以法為劍,以理為盾——涉黑惡案件的迷霧破局
新的一輪掃黑除惡行動在全國開展起來了,涉黑涉惡的案件又多了。關于涉黑涉惡案件的定性邏輯和辯護的思路,也是很多朋友關心的問題。今天陳律師利用點時間把這個問題講一講。
法律利劍,穿透迷霧的準繩
“打傘破網”,這是掃黑除惡行動的核心,真是切中要害啊!它的法理基礎呢,就是《刑法》第294條。這個罪名認不成立,關鍵看四個根子性的特征:
* 組織特征: 不是臨時湊個飯局打架斗毆就行的喲!得有比較穩定的人數,有明確的組織者、領導層,骨干成員基本固定。內部往往等級分明,規矩森嚴——“幫規家法”就是這個意思。像某某村的張姓家族團伙,成員上下層級清晰,家族長輩定規矩處罰成員,這就是典型。
* 經濟特征: 說到底,都是為了利字當頭嘛!他們肯定要通過非法手段搞錢、撈好處。聚斂的財富必須用于維系組織運作或成員利益——比如支付“活動經費”、擺平“麻煩事”、甚至給骨干成員“發工資”。某市端掉的“碼頭幫”,長期勒索船東保護費,所得巨款用于成員食宿、擺平公安關系,就是如此。
* 行為特征: 暴力、威脅或者其他類似“軟暴力”(比如滋擾、糾纏、聚眾造勢讓人難受)是家常便飯。他們用這些手段去實現組織目標,打壓不聽話的人。羅翔教授說過“所有的暴力本質上都是對對話的徹底否定”,在黑惡組織里尤其如此。
* 控制特征(危害性特征): 這是核心指標!這個團伙或組織,必須在一定區域或行業內形成了實質性的非法控制或重大影響。比如一個市場里的商戶,不從他們那里進貨或者不交管理費就干不下去;或者某個工程領域只能由他們或者指定的公司來做。嚴重破壞了當地的經濟、生活秩序,老百姓敢怒不敢言。
這四個特征缺一不可,必須同時滿足!少一個,法律上都不能給它扣上“黑社會性質組織”的帽子。比如之前我碰到的一個案子,一群小年輕經常一起干些打架斗毆、收“保護費”的事,組織相對松散,今天你來明天可能他不來了,掙了點錢基本就是誰出力多誰拿、大頭拿去揮霍,也沒想在某個地盤稱王稱霸,沒有控制意圖。后來檢察院也覺得拔高了,定性成了惡勢力團伙,而不是黑社會性質組織。定性不準,對當事人可能就是天壤之別!
辯護之路:理性之火的精微探照
律師介入這類案件,絕不是為“惡”張目,而是要守護法律的精確與程序的公正,確保每一次雷霆出擊都打在真正該打之處,避免錯傷。辦案,本質上是在刀尖上守護人間正義啊!
* 剖析構成要件:層層抽絲剝繭。 這是辯護的基石。那份起訴書指控的組織嚴密性、經濟鏈流向、暴力手段的運用是否形成模式、是否真正稱霸一方……每一個要素都要放進法律的顯微鏡下仔細驗看。證據鏈,是環環相扣的銅墻鐵壁,還是像某些案件里只用幾頁證人證言就匆忙蓋棺定論?我曾遇到過一份所謂“經濟特征”證據,僅有幾頁證人證言——那鏈條細弱的,都快放得進鉛筆盒了。
* 甄別人員地位:責任不能“大水漫灌”。 涉案人員里,有沒有人是被迫參與?有沒有人只是邊緣小角色,連組織架構全貌都不清楚?黑社會案件常被比作金字塔,判罰量刑必須區分塔尖、核心骨干與塔底小卒。辯護人要厘清層級責任,絕不能讓“大水漫灌”,輕罪重罰。不能“一人犯錯,全員加碼”,更不能讓不知情或被動卷入的成員不明不白頂了大罪。
* 緊盯程序正義: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 程序,是正義的生命線!證據取得是否合法?該做的司法鑒定有沒有做?嫌疑人(尤其是最初被帶走時)的訴訟權利是否被充分保障?程序性辯護有時效果驚人。記得某起案件,一份關鍵物證扣押清單上的簽字,與嫌疑人筆跡鑒定嚴重不符,最終導致該證據被排除。王利明教授曾說“程序是看得見的正義”,穿透實體認定迷障的,常常是程序這面光潔的鏡子。
* 挖掘案件背景: “法律的生命在于經驗,而非邏輯。” (霍姆斯)。辯護不是死磕法條,而是要關注人間煙火和具體處境。一些所謂的“欺行霸市”,背后可能糾纏著復雜的歷史矛盾、模糊不清的經營權屬問題。比如某地小商戶被指控“軟暴力”同行擾亂市場,細究之下卻是卷入一場鄰里間幾十年積怨的舊斗,模糊的經營權屬像亂麻一樣纏繞其間;再比如沿海某市的“地下錢莊”案,表面非法經營,實則被大型民營企業主在常規融資無門下作為無奈選擇……這些背景因素,雖難完全開脫,卻可放入法庭裁量視野,為公正量刑尋求更堅實的現實支撐。
堅守:以悲憫照亮冰冷法條
有年冬天接手一個案子,一個外地小老板開在城邊的奶茶店,就被當地一個小團伙盯上了,說不加入他們的“市場管理公司”就別想開店。老板不愿交保護費,被糾纏騷擾了幾個月。等警方雷霆行動一來,那個小團伙定性有問題,把老板也稀里糊涂連帶指控成了參與者……老板急的一夜白頭,那家店是他們全家唯一活路啊!他們的酸楚落在卷宗里,或許只是冰冷的幾行字。陳律師深知,每一個名字背后都是活生生的人,是父親,是兒子,是撐起一個家的脊梁。
法律利劍落下,其分量足以重塑個體命運。成功的辯護,絕非庇護邪惡,而是為那些不該被一并碾碎的人生,留一道容身的縫隙。
在另一個案子里,我們艱難地打贏了官司,幫助一群被黑惡勢力長期欺壓的小商家洗脫了不實牽連。結案半年后,幾位頭發花白的老先生老太太互相攙扶著,帶了一面樸素錦旗來致謝。他們說,終于能睡個安穩覺了,市場公平了。那皺巴巴的錦旗比什么榮譽都珍貴,它沉甸甸的,是老百姓心里那桿秤稱出來的認可啊!
每當夜深人靜,辦公室燈光下翻閱厚厚的卷宗,看到那些血淚文字和交錯口供時,肩上那股沉甸甸的責任更是無比清晰。
窗外的長安街華燈璀璨。城市的光影流淌間,是千萬個平凡人生的安寧期盼。作為法律之網的經緯編修者,我們始終持守那份信念——以法為劍,斬斷暴戾的黑手;以理為盾,守護無辜的燈火。或許道路崎嶇漫長,但公平正義的曙光,必將穿透一切迷障,照亮每一個人回家的路。
作者簡介:北京陳律師,法學碩士,高級合伙人律師,歷任特種部隊指揮員,檢察官,偵查員,紀檢干部,企業高管,閱歷豐富,學養深厚,擅長疑難重大案件,多種法律關系交叉復雜案件處理,重信守諾,值得托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