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當地時間6月29日,美國共和黨參議員格雷厄姆宣稱正推動對俄二級制裁法案,放言若中印繼續進口俄石油,美將對其輸美商品加征500%關稅,還稱特朗普已表態支持。這消息跟外媒披露的特朗普計劃今年晚些時候率數十名CEO代表團訪華行程撞車,一邊是關稅大棒高懸,一邊是籌備訪華談判,美國政壇這波操作背后藏著不少門道。
美財長(資料圖)
格雷厄姆這次的法案明顯沖著中俄能源合作來的,他點名中印進口了俄羅斯70%的石油,說這是在“支持普京的沖突機器”。這法案要是通過,對從俄羅斯購油的國家實施二級制裁,就是要對相關國家輸美商品加征高額關稅,等于把俄石油出口近七成的中印當成了直接目標。但這里面矛盾點不少,要知道特朗普政府之前剛和中方達成關稅協議,還主動降低了部分對華關稅。要是突然加征500%關稅,之前談判的成果就全毀了,還得引發中美貿易鏈震蕩。之前加征145%關稅的時候,美國股市暴跌、物價飆升,民眾抗議不斷,這些教訓特朗普政府不可能忘。
現在這法案有84個共同提案人,差不多把參院多數共和黨人都拉上了,還有民主黨人附議。兩黨在這事兒上難得達成“共識”,看著像是要搞反俄統一戰線,其實是美國政壇想借“外部威脅”來凝聚內部共識,可這也讓美國對華政策出現了撕裂的隱患。
特朗普(資料圖)
再看美國這波極限施壓,打的算盤可不止一個。眼下俄軍在烏東戰場動作頻頻,對烏軍設施發動大規模空襲,烏克蘭因為兵源和裝備短缺有點扛不住了。美國就想通過制裁中俄能源合作,斷了俄羅斯的財政收入。俄羅斯財政部的數據顯示,油價每跌10美元,他們年度預算收入就少約2萬億盧布,要是中印進口再受限,俄羅斯油氣收入肯定更吃緊。
還有就是想離間中俄經貿,給美國石油鋪路。特朗普之前就呼吁過中國買美國石油,格雷厄姆這“禁購令”說白了就是給美國能源企業清場。2024年中國從俄羅斯進口石油占比約17%,要是轉向美國石油,美國頁巖油產業能直接受益。同時,美國還想借這事兒制造“中俄合作受打壓”的輿論,削弱兩國的戰略互信。
另外,美國這也是在對華進行“極限測試”,試探中國的反制底線。美國心里清楚,500%的關稅對中美經貿的破壞力是雙向的。格雷厄姆這些鷹派政客的激進提案,更像是場政治賭博。要是中國妥協了,美國就能進一步施壓;要是中國反制,像搞稀土出口管制、上對等關稅,美國就借機渲染“中國威脅”,給后續遏制政策找借口。
不過中國的反制籌碼也不少。之前美國加征145%關稅的時候,中國就通過擴大內需、開拓其他市場緩解沖擊,還對美國農產品、能源產品反制。現在中國能動用的手段更多了,像稀土等戰略資源出口管制、限制美企在華市場準入、推動人民幣結算規避美元制裁等等。
特朗普(資料圖)
還有中俄印合作的韌性也很關鍵。印度作為俄羅斯石油的第二大進口國,要是被美國制裁,能源安全肯定受影響。之前印度就通過轉口貿易部分規避西方制裁,以后可能會和中國加強協作一起應對壓力。而且中俄能源合作有長期協議,2025年雙邊油氣貿易額預計突破1200億美元,短期里美國想切斷沒那么容易。
格雷厄姆提到特朗普對法案有豁免權,能決定對哪些國家實施制裁。這細節說明這法案更可能是個威懾工具,特朗普或許是想借這法案向中俄施壓,同時給自己留談判空間。再說美國類似法案通過率不到30%,還得經過參眾兩院漫長的審議,最后能不能落地還不好說。
在俄烏沖突沒個完、全球能源格局又在重塑的大背景下,美國政客的關稅威脅本質上就是霸權思維在作祟,既想遏制俄羅斯,又想逼中國在經貿上讓步,還想拉攏印度等新興市場。但現實是,全球化時代經濟聯系盤根錯節,美國要是硬加500%關稅,不光自己得承受通脹反彈、企業成本飆升的后果,還可能加速去美元化進程。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近期用實際行動表明了立場,在和美國達成關稅協議的同時,還在持續深化和俄羅斯的能源合作,2025年首季中俄原油貿易量同比增長了9.3%。這“談歸談、做歸做”的策略,既展現了談判誠意,也說明了中國維護自身利益的決心。
隨著特朗普訪華計劃提上日程,中美關系要進入新的博弈階段了。美國議員的這通警告,到底是政治作秀還是政策預演,就得看特朗普政府能不能在極限施壓和務實合作之間找到平衡了。但有一點能確定,中國不會在威脅面前讓步,美國想通過單邊制裁施壓,最后多半得自己嘗嘗苦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