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買奢侈品是“悅己消費”,老人買養生課卻是“智商稅”;年輕人花數萬元買包是“緩解壓力”,老人花幾千元購買健康課程卻被子女舉報——這樣的“雙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社會對老年人消費的偏見與誤解。
近年來,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加速,銀發經濟正在崛起。老年人不再滿足于基本的物質需求,而是追求健康、社交和自我價值的實現。他們熱衷于營養食療、健康課程、科普講座等,不僅是為了延年益壽,更是為了填補情感的空洞,重建社會連結。然而,這樣的消費行為卻常常被貼上“被騙”“被洗腦”“沖動消費”的標簽。
為什么老年人的消費自由總被質疑?銀發經濟背后,到底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實?
銀發經濟:健康需求與情感價值的雙重驅動
健康焦慮催生營養食療熱潮。隨著年齡增長,健康成為老年人最關注的話題。數據顯示,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超過2.8億,其中近70%的老人存在不同程度的慢性病困擾。在這樣的背景下,營養食療、養生課程等大健康領域的市場迅速增長。
許多老人愿意花錢購買健康課程,比如營養食療直播講座,學習如何搭配飲食、調節身體。對他們來說,這些課程不僅是知識的獲取,更是一種對健康的投資。然而,由于市場魚龍混雜,導致老年人被貼上“易受騙”的標簽。
營養食療等養生課或是老年人探索健康生活的重要窗口。“萬阿姨,您今天分享的營養食療方法很實用!”——在健康養生講座中,這樣的知識交流正成為許多老年人主動充實生活的方式。數據顯示,85% 的中老年人有意愿增加健康消費投入,這背后是他們對自身健康的深度關注與積極行動。?
在社群、科普直播講座中,老人們認真聆聽養生知識,主動向老師請教,并基于自身經驗進行理性判斷。這些場景展現了當代老年人積極獲取健康信息、自主決策的能力。
天津70歲劉女士面對子女阻攔時,直言反問:“如果我不去學習,你有什么辦法幫我緩解現在的健康問題?” 擲地有聲的質問,道出了老年人主動尋求健康解決方案的決心。事實上,越來越多的老人在消費前,都會經過反復思考、多方比較,用理性判斷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他們有權利嘗試新事物,有能力探索適合自己的健康之路,這份自主選擇的勇氣與智慧,本身就是一種有價值的晚年生活方式。
代際偏見:為何老人的消費總被質疑?
社會對老年消費的刻板印象。年輕人買盲盒、奢侈品、限定版球鞋,被視為“悅己經濟”;而老年人購買健康課程、保健品,卻被指責“亂花錢”。這種雙標背后,是根深蒂固的代際偏見——社會默認老年人應該節儉,而非享受消費。
事實上,老年人的消費行為同樣具有合理性。他們有時并非盲目沖動,而是在有限的社交環境中尋找情感寄托。正如年輕人通過購物緩解職場壓力,老人也在通過消費填補孤獨感。
數字鴻溝加劇誤解。許多老年人可能剛剛接觸智能手機,對網購、支付、退費流程不熟悉,導致他們在消費時更容易遭遇陷阱。然而,與其指責他們“不懂”,不如幫助他們提升數字化的知識素養。
銀發經濟要從“監管”到“賦能”的思維轉變
當子女發現父母購買健康課程、保健品時,往往第一時間選擇舉報商家,而非與老人耐心溝通。這種看似出于關愛的 “為你好” 式干預,實則變相剝奪了老年人的自主選擇權。在銀發經濟蓬勃發展的當下,唯有秉持尊重、理解與引導的理念,才能推動行業行穩致遠。
在消費引導層面,亟須實現從 “監管” 到 “賦能” 的思維轉變。與其一味地限制老年人的消費,不如教會他們提升自己的消費決策能力——教會老人如何評估課程品質、鑒別服務優劣,掌握正規退費渠道與維權方法。
我們不能將所有老年消費行為一概而論貼上 “被騙” 標簽,事實上,許多正規大健康機構推出的課程與產品,都經過科學論證與專業背書,恰似家長為孩子甄選網課,通過試聽環節考察教學水平,滿意后再報名系統化課程。?
以營養食療行業標桿長輕為例,其直播課程由專業營養師團隊精心打造,不僅深入淺出講解營養學核心知識,更通過大量實操案例,教用戶科學搭配一日三餐,助力大眾叩開營養學大門。
這一入門引導極具現實意義:當前,國人營養認知普遍存在偏差,有人將飲食簡單等同于 “吃飽就行”,有人盲目追求單一營養素而忽視膳食均衡。例如,部分人認為補充蛋白質只需多吃肉,卻忽略豆類、谷物等優質植物蛋白;還有人為減肥完全摒棄碳水化合物,導致身體能量供給失衡。此外,傳統飲食觀念的桎梏同樣不容忽視,“多喝湯能滋補” 的錯誤認知仍根深蒂固,殊不知湯品營養有限,還可能暗藏高油高鹽風險。長輕通過專業課程輸出,正積極承擔起提升全民營養素養、革新飲食觀念的社會責任。?
消費本質應建立在自愿自主的基礎之上,正如試聽課程不滿意即可選擇不報名,老年人同樣擁有消費與否的最終決定權。營養食療效果因人而異,就像不同孩子對培訓班的接受程度存在差異,有人見效快,有人需更長時間調理,這皆是正常現象。?
當然,長輕能在行業中脫穎而出,離不開專業團隊的強力支撐。“我們拒絕‘萬人一方’的食療模板,就像沖鋒衣要區分登山、徒步、城市通勤不同場景。在中國注冊營養師、長輕首席營養專家高麗萍看來,相同慢病的客戶,由于自身情況的不同,會得到完全不同的飲食建議。
此外,長輕為每位客戶配備專屬營養食療師,提供全程陪伴式服務,實時跟蹤食療進展,及時解答健康疑問,真正實現健康管理的精細化與人性化。
消費自由不應因年齡打折,銀發經濟需要被尊重
隨著老年人口的增長,銀發經濟將成為重要的消費市場。企業不應只盯著“收割”,而應提供真正有價值的產品和服務。例如提供個性化的食譜,而非夸大宣傳的“神藥”,為客戶群體打造交流平臺,滿足他們的社交需求,有能力的機構,還可以開設健身、烹飪等課程,讓老人獲得更多的成就感。
無論是年輕人還是老年人,都有權通過消費獲得快樂和滿足。社會應當尊重老年人的選擇,而非用“智商稅”的標簽否定他們的需求。
“我們終將老去,希望到那時,我們的消費自由不會被年輕一代指指點點。”
銀發經濟的崛起,提醒我們:消費自由不應因年齡設限,悅己經濟也不該只是年輕人的特權。理解比監管更有溫度,尊重比指責更有力量。
當我們不再用偏見看待老年人的消費選擇,或許才能真正讀懂他們的需求——他們要的不是“延壽十年”的承諾,而是被看見、被尊重、被陪伴的溫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