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信源來自權威報道【北青網】【映象網】(詳細信源附在文章末尾)。為提升文章可讀性,細節可能存在潤色,請理智閱讀,僅供參考!
7月17日,陳佩斯自導自演籌備了兩年之久的新電影《戲臺》即將上映。
年過七旬的陳佩斯,在《戲臺》的舞臺版和電影版中,既是導演,又是主演。
他戲里戲外都是“班主”,臺上臺下也依然為戲執著。
即使他從未拿過國家大獎,但他仍是幾代人心中的“無冕之王”。
陳佩斯骨子里的硬氣是他在今天依舊紅火的底氣。
當年他風頭正盛,卻慘遭“封殺”,轉頭在話劇中沉淀了幾十年。
20多年后,陳佩斯終于揭曉了“封殺”謎團。
原來大部分人都誤會了,陳佩斯當初并不是被“封殺”,而是他另有打算。
可如果真相對陳佩斯有利,他當年為何要選擇隱瞞呢?
與“戲臺”的緣
“戲是演給人看的,可劇場裝不下所有想看的人。”
這是陳佩斯在宣傳新電影《戲臺》特輯中有感而發的一句話;
同時揭示了他將這部戲從話劇舞臺搬上銀幕的初心。
為了將自己深究幾十年的藝術以最好的形式呈現給觀眾,陳佩斯自導自演,耗時兩年之久才完成了這部大制作影片。
他對藝術的追求是無比純粹的,雖年過七旬,但陳佩斯對待作品的認真態度和體能付出都令人驚嘆。
在執導《戲臺》這部影片時,陳佩斯情到深處會不自覺落淚。
當觀眾看到陳佩斯流淚時不禁為之動容。
因為陳佩斯在不少人心中是一個真正的“老藝術家”。
1984年,陳佩斯在春晚舞臺上的無實物吃面條讓他一炮而紅。
陳佩斯和朱時茂聯合出演的小品《吃面條》把全國觀眾逗得哈哈大笑。
這部小品全程沒有臺詞,但笑料十足,是中國小品的開山鼻祖。
此后的14年,兩人成為了春晚小品的“釘子戶”。
兩人也接連給觀眾帶來了《羊肉串》《主角與配角》《警察與小偷》等多部爆笑神作。
本以為像陳佩斯這樣的老藝術家,在小品界有這么多經典作品應該會拿到國家獎項。
可如今陳佩斯已經快72歲了,他還沒有被評為“國家一級演員”。
更難以置信的是像他這樣的“老藝術家”連一個像樣的國家級獎項都沒有。
看著他如今為了把一個喜劇畫面演好,會重復排練十幾遍,只為給觀眾呈現出最精彩的一面。
陳佩斯在喜劇上有如此造詣,為何獎項欄卻是一片空白呢?
這不禁讓人聯想到當年陳佩斯與央視的“版權之爭”。
1999年他們表演完《王爺與郵差》之后,就再也沒出現在春晚舞臺上。
誰能想到隱居幕后的兩人竟然干了件驚心動魄的大事。
原來央視把陳佩斯和朱時茂在春晚表演的小品做成了光盤,并在市場上售賣。
兩人的作品優秀經典,觀眾買來收藏本就無可厚非。
關鍵是這事陳佩斯和朱時茂二人毫不知情。
陳佩斯也是偶然間從朋友那發現了這款當下售賣正火爆的光碟。
原來央視在發行光盤時并沒有和兩人打招呼。
陳佩斯受不了這股窩囊氣,找到朱時茂上門要個說法;
沒想到對方態度強硬,一句話將兩方的局面推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
“我就出了,怎么著吧。”
陳佩斯和朱時茂氣不打一處來,一紙訴狀將對方告上法庭并索賠166萬。
當這個事傳出來后兩人的口碑一落千丈。
有人說他們兩個“忘恩負義”“背信棄義”,甚至還有更不堪入耳的。
這場官司兩人打了將近兩年之久,最終法院判決央視道歉并賠償33萬元。
本以為勝訴后的陳佩斯能夠重回巔峰,沒想到春晚的舞臺上早已沒了他們的一席之地,取而代之的便是趙本山。
當觀眾得知陳佩斯可能再也不會出現在春晚舞臺上之后,
外界便開始“謠言四起”,很多人都在猜測他是不是被“封殺”了。
陳佩斯一直未出面回應這些“謠言”,直到20年后他的一番話讓所有人恍然大悟。
老藝術家的執著
“我是個非常干凈的人。”
這是陳佩斯接受采訪時面對主持人對國家級榮譽提問時的回答。
顯然陳佩斯自出道以來,雖然創作了很多經典的藝術作品,但沒有一部獲得過國家級別的獎項。
不少人都覺得可能是受到了當年“版權之爭”的影響,不由得為陳佩斯感到惋惜。
但陳佩斯卻不以為意,他直言當年離開春晚并不是受這件事的影響。
而是他感覺不能在舞臺上隨意創作了,這對他來說算是一種束縛,所以他才選擇離開央視。
離開央視后,陳佩斯雖然經歷過一段時間的迷茫,但他很快便找到了破局之法:
既然不能在舞臺上做喜劇,那就自己做喜劇。
陳佩斯將目光對準了話劇圈,他將喜劇溶于話劇之中。
他親手撕碎了春晚的入場券,轉頭就扎進話劇的舞臺,琢磨多年,終于等來了再次與大家見面的機會。
2001年,他帶著首部話劇作品《托兒》強勢回歸。
老藝術家的作品果然非同凡響,這場話劇全國巡演了100多場,幾乎場場爆滿。
陳佩斯趁熱打鐵,又推出了《陽臺》《阿斗》等作品,而且部部都是經典。
2015年,沉浸了將近十五年的陳佩斯帶著大制作話劇《戲臺》再次與觀眾見面。
他帶著《戲臺》進行全國各地的巡演,讓不少觀眾都見識到了跨越時代的藝術魅力。
聽著《戲臺》這個劇名,本以為是摻雜著舊社會戲班子味的普通喜劇,可不曾想看過的觀眾沒有一個不拍手叫好,而且還都覺得意猶未盡。
不少人也都慕名而來,幾百場巡演,竟然還能出現“一票難求”的場面。
沒想到《戲臺》經過陳佩斯這位老藝術家的手,戲班子味直接爆改成“流行喜劇”。
不過最絕的是很多觀眾前面還在呲著大牙樂,沒想到最后大部分都是噙著眼淚離場。
感受過《戲臺》的魅力后,不少人都對陳佩斯刮目相看了。
一時間,陳佩斯的口碑和名氣一路“狂飆”。
《戲臺》是陳佩斯將舞臺劇從充滿社會諷刺的“通俗喜劇”質變為具有歷史哲思的“悲喜大戲”的里程碑之作。
這出戲也順理成章成為了陳佩斯“戲臺三部曲”的開山之作。
第二部《驚夢》的口碑,不出意料還是一如既往的好。
兩部舞臺劇都出自陳佩斯之手,而且部部都是爆款。
《戲臺》的成功將陳佩斯推到一個頂峰,他非常明白觀眾想要的喜劇是什么樣,也能精準把握觀眾的情感。
當喜劇逐漸演變成網絡熱梗時,陳佩斯也緊跟時代潮流,他將自己的喜劇融入當下時代熱點,適應時代發展的潮流,用一位老藝術家的風骨,讓人們在快餐時代中見證了喜劇真正的魅力。
陳佩斯在社交平臺開通了賬號,和兒子一起用獨特的形式表演屬于自己的喜劇。
如今陳佩斯已是古稀之年,胡子早已發白,但始終沒忘記自己對藝術的追求。
電影《戲臺》是陳佩斯付出了兩年的時間與精力投入的一部大制作喜劇片。
當拍完《戲臺》最后一個鏡頭時,他佝僂著背,反復呢喃著“殺青了”。
他渾濁的眼睛中不知是對自己藝術即將完成的期待,還是對《戲臺》的不舍。
隨著名氣越來越大,陳佩斯也如愿迎來了他的舞臺“第二春”。
可這波“第二春”卻讓他等得好苦。
結語
陳佩斯對藝術的執著與堅持體現了一個老藝術家該有的風骨。
他丟了本該屬于自己的榮譽,卻守住了喜劇該有的尊嚴。
關于陳佩斯對藝術的執著追求,你有什么想說的?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任何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本文信息來源于:【北青網】【映象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