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蹲久了猛地站起來,眼前突然一黑,天旋地轉差點摔倒?很多人覺得這是“小毛病”,殊不知,這可能是血壓低發出的“預警信號”。
血壓低不像高血壓那樣被頻繁提及,但它對健康的影響同樣不容忽視。尤其是夏季氣溫升高,血管擴張,血壓更容易“掉鏈子”,很多人會被這些癥狀纏上卻渾然不覺。
一、身體發出的6個“低血壓信號”,快對照自查!
1.體位性眩暈:蹲、坐、躺久了突然起身,眼前瞬間發黑、頭暈目眩,甚至站不穩。這是因為血壓偏低時,體位突然變化會導致腦部供血瞬間不足,就像“水管壓力不夠,高層突然停水”。
2.渾身乏力沒精神:明明睡夠了8小時,卻總覺得累,稍微活動一下就氣喘吁吁。血壓低會讓全身血液循環變慢,細胞“吃不飽”氧氣和營養,自然沒力氣“干活”。
3.心慌心悸頻繁發作:心臟像揣了只小兔子,動不動就“砰砰”狂跳,有時還伴有胸悶。這是心臟在“努力加班”——為了彌補血壓低帶來的供血不足,它不得不加快跳動節奏。
4.注意力難集中:記憶力下降,做事總走神,甚至剛說過的話轉眼就忘。大腦對缺血缺氧最敏感,血壓偏低時,大腦“能量供應不足”,自然沒法高效工作。
5.手腳冰涼常相伴:哪怕天氣不冷,手腳也總是暖不熱,甚至摸起來冰冰涼。血壓低會導致末梢血液循環變差,就像“暖氣管道壓力不足,房間角落總不暖和”。
6.食欲差、易惡心:血壓偏低可能影響胃腸道供血,導致消化功能減弱,出現沒胃口、吃一點就腹脹,甚至晨起刷牙時容易惡心反胃。
二、這3類人是低血壓“偏愛”的目標,快看看有沒有你?
1.年輕女性:尤其是減肥節食、運動量少的人,營養不良或體質較弱時,血壓容易偏低。
2.老年人:隨著年齡增長,血管彈性下降,調節血壓的能力變弱,加上某些慢性病或藥物影響,更容易出現低血壓。
3.高溫天里的“貪涼族”:長時間待在空調房、大量喝冰飲,會讓血管收縮功能紊亂,血壓也可能跟著“跳水”。
三、不想被低血壓“盯上”?做好這3件事很關鍵
1.起身慢一點,給身體“反應時間”:蹲、坐、躺后起身時,先慢慢坐起,停留10秒再站立,給血管和心臟留出調節血壓的時間,減少頭暈摔倒風險。
2.飲食“稍重口”,別太“清淡”:適量增加鹽的攝入(每天不超過6克),多喝水,讓血液容量增加,就像給“水管”多加點水,壓力自然會穩一點。
3.別猛節食,營養要跟上:保證蛋白質(雞蛋、瘦肉、魚蝦)和鐵(動物肝臟、菠菜)的攝入,避免因營養不良導致血壓偏低。
如果頻繁出現頭暈、心慌等癥狀,甚至影響到正常生活,一定要及時去醫院檢查,排除貧血、心臟疾病等潛在問題。血壓就像身體里的“水壓”,太高太低都不行,關注這些信號,才能讓身體的“循環系統”平穩運轉呀!#低血壓##奕健行##高血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