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篇無忌論壇用戶“ StillImage”的帖子,本文摘錄其中部分內容,可點擊文 末鏈接圖片 閱讀完整帖子 。
初識M11, 覺得這個玩具非常有趣! 使用黃斑對焦比用單反相機更加像開盲盒,所以特意開新帖紀錄下自己學用徠卡M機的過程。
原本打算等傳說中的徠卡 M11-V的, 最近發現徠卡出了M11 Glossy Black Paint Finish! 黑色黃銅機身消除了我對黃銅機身只有銀色版的最后一點不滿意,這部M11 黑漆版就成了我現在手上唯一一部保留光學取景器的相機。 如果沒有意外,這部機器應該會陪伴我很長時間。
M11黑漆版應該就是M11 換了油漆, 固件和M11完全一樣,配件卻少了原廠的充電器和一根轉接iPhone Light的線。
[2025-06-13]新機到手用了兩個星期,拍片效率確實比以前低了。 如果說同樣的M頭在尼康ZF加天工環上合焦率有70-80%, 那么現在我手動合焦率應該不超過50%。特別是M75/2AA, 應該說這支鏡頭在我的機身上跑焦,焦點偏遠處,黃斑合焦后還要往近撥多一點。
在長草M機的過程中, 在YTB看了很多視頻, 發現大多數M機的博主都是喜歡坐在桌子后聊拍攝體驗,沒接觸過M機的我聽得云里霧里。等真拿M11上手拍,才明白舉起M機前估焦的原因,很多場景對焦環從無窮遠到真正焦點的旋轉中黃斑對焦框里會看到兩次或三次的合焦。 當然真合焦的那次目標反差確實更大一點。
畫質上,這塊索尼CMOS效果很好,ISO 6400絕對可用。 但Adobe 的M11 Profile 出來的效果沒有機身JPG直出效果好 - 中暗部的反差比JPG小。 Adobe 似乎有意和歐洲相機廠過不去,哈蘇X2D的RAW顯示效果比M11的更大。
發現M75/2AA 跑焦后, 在網上查了不少半天資料,包括無忌那個M9跑焦和調焦方法的帖子,也理解一些徠卡老用戶對M機跑焦問題的不以為然。但作為一個用大炮拍鳥十年的老泡菜,我對看片片的100%細節有自己的執著。我不會發郵票/巴掌大的小圖, 只看意境,看味道。
使用M11兩星期,35mm和50mm鏡頭 用F2時片片的焦點都很實在, 和我用ZF 玩MF的結果差不多,F1.4的近距離對焦和使用天工環AF/MF基本上沒啥區別。 也許黃斑RF對焦的學習曲線并沒有網上說的那么陡?
特別要提下VM 50/1.2A Nokton, 這支鏡頭在M11上的表現比在尼康機身上更好,光圈收到F2,中心分辨率似乎比徠卡M351.4A, M50/1.4A最新版的F2更好一點。
橫拍豎裁縮圖效果:
M11的開機等待的時間也許和哈蘇X2D差不多, 但進入睡眠后喚醒花的時間就比X2D長不少。 用X2D我習慣按快門后就按一下Power 鍵讓相機進入睡眠狀態,舉起相機前按下快門鍵喚醒相機,在我看EVF前X2D就一切就緒。 同樣的方法在M11上就不適合, 喚醒它花的時間和尼康無反差不多, 不如不拍時就關機,打算拍時再提前開機。M11 還有一個奇怪的提示,就是LCD會在相機進入省電模式前亮下提醒用家相機要進入睡眠狀態了。
不少網上視頻提到徠卡機身的開機動畫只有新機第一次開機才可以看到,而我恰好失去了這個機會 - 店員幫手設置了語言和時間。 為此我在用了M11 一星期后重設的機身設置,結果開機時就看到了那個開機動畫! 看來不少徠卡博主還是有把徠卡信仰化的潛意識?
這張我肯定光圈是F2,M11 顯示兩支F1.4鏡頭光圈數值一半都猜錯。 用M50/1.4A時尤其錯得厲害!
[2025-06-20]一晃M11快門數就過千了! 現階段的注意力還是在對焦上,嘗試各種場景的對焦方法。 用M11后拍攝的節奏確實慢了,舉起相機前會先懷疑自己能否完成聚焦?夠不夠時間抓到自己想要的瞬間? 但一旦舉起了相機開始轉動對焦環時,按下快門的膽子就比以前大了。
現階段專注力都在對焦上, 其它方面沒太在意。大多數片片只簡單調下曝光。
并非守株待兔,而是太陽太厲害了大家都選在陰涼地方走,走著就遇到這么個場景。光圈最多是F8吧?
編輯|亦川
- end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