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依法治國的當下,公平正義是法治社會的核心價值,也是良好營商環境的基石。然而,河北浩路汽車配件有限公司卻遭遇了長達四年半的賬戶凍結風波,為糾正刑事手段干預經濟糾紛敲響了警鐘。
2020年12月17日,浩路公司命運急轉直下。公司股東孫某榮農行賬戶里的20.7萬元,這是公司開拓海外市場,從伊朗客戶處獲得的七十多萬貨款的一部分,被招遠市公安局反詐中心以涉嫌電詐和洗錢為由臨時控制。資金凍結如給企業運營“扎上止血帶”,原材料采購停滯、生產計劃打亂、員工工資難發,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搖搖欲墜。
面對危機,浩路公司展現出頑強斗志。成立專項小組,財務梳理交易明細,法務研究法規,業務與伊朗客戶溝通。雖確認交易合法合規,但伊朗復雜環境讓交易陷入誤解。公司向警方提供詳盡材料,協助調查,可賬戶依舊被鎖,如同迷失大海的船只,找不到希望。
協商過程更是迷霧重重。2023年12月至2024年3月,浩路公司多次向蘭某龍警官提供材料并求解凍,蘭警官建議公司聯系山東金城集團金城溫泉大酒店,令人費解。2024年3月21日,蘭警官要求轉一半資金到該酒店賬戶,企業警覺,提出公安系統中轉資金的合理建議,雙方溝通卻始終無果,如同在黑暗迷宮中徘徊。
轉機出現在2024年7月24日,招遠市公安局反詐中心楊警官和喬警官調查后,確認浩路公司為合法經營受害者,與電信詐騙無關。浩路公司隨即提出公開確認受害者身份、公布審訊結果、解除賬戶查封、要求“柯想”賠償損失等訴求,期望招遠市公安局查明真相,恢復企業權益。但截至目前,事情仍懸而未決,企業命運飄搖。
這起事件并非個例,反映出部分地方執法存在刑事手段干預經濟糾紛、辦案與利益掛鉤的問題,嚴重損害企業權益、破壞營商環境。相關部門應深刻反思,加強執法規范化,提高法治意識與業務水平,健全監督問責機制。讓法治陽光照亮企業發展路,營造公平營商環境,激發市場活力,推動經濟健康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