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泛兮,其可左右。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功成而不有。衣養萬物而不為主,可名于小;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道德經》第34章
《人類簡史》一書提到過一種觀點:最成功的植物其實是小麥,因為它在1萬年以前還只是中亞的小品種植物,現在已經成為全球分布最廣、數量最多的植物,因為人類需要它。
萬事萬物都在追求自己的存在度,企業的存在度可以用時間和空間衡量——所謂的全球化大企業,就是被全世界人需要的企業;所謂的百年企業,就是經得起時間考驗,連續100年都被需要的企業。
但你有沒有發現,很多大企業做不久,很多做得久的企業做不大。
世界上最古老的10家企業,大多有千年歷史,但幾乎都是單體旅館、餐廳、小酒廠、老作坊一類的企業,獨此一家,別無分號。我去過世界上最古老的酒店——日本的西山溫泉慶云館,它在富士山西面的山溝里“偏安一隅”,經營了1300年,傳世52代。
大道就像泛濫的大水啊,它漫流左右,無處不達。萬物都依賴它生存,它從不多說什么;事情就這樣成了,它也不居功自有。它護養萬物而不把自己當作主宰,萬物感受不到它的存在,這是它的“小”。萬物歸附于它,都離不開它,它依然不把自己當作主宰,這是它的“大”。正因為它始終不自以為偉大,才成就了它的偉大。
而那些規模很大的企業,往往領先不了很久。同10年前相比,2017年全球市值排名前10位的企業變了8家。
2007年底,全球市值排名前10位的企業分別是??松梨?、通用電氣、微軟、中國工商銀行、花旗集團、AT&T、殼牌石油、美國銀行、中國石油、中國移動。
到了2020年底,分別是蘋果、沙特阿美、微軟、亞馬遜、Alphabet(谷歌的母公司)、Facebook、騰訊、特斯拉、阿里巴巴、伯克希爾-哈撒韋。
短短10年,能保住自己市值排名的企業只有微軟。值得注意的是,微軟第3名的江湖地位沒有變。
清末商人胡雪巖說,生意做得越大,眼光越要放得遠。你的眼光看到一鄉,就能做一鄉的生意;看到一省,就能做一省的生意;看得到天下,就能做天下的生意。
眼光的英文是“vision”,管理界都把這個詞翻譯成“愿景”。但我在很多企業看到的“愿景”,不是眼光而是欲望,是企業家一心想做大的欲望。
本質問題是,一個企業最后能夠做到多大規模,并不是由企業家的主觀想法決定的,而是由客戶的需求和滿意度決定的。
其中的關鍵詞是“被需要”。如果重新解讀胡雪巖的話,應該是這樣的:一家企業的產品或服務,能被一鄉需要,就能做一鄉的生意;能被一省需要,就能做一省的生意;能被天下需要,就能做天下的生意。
德魯克先生說,企業存在的唯一理由就是創造客戶。取悅客戶、滿足客戶、成就客戶、被客戶需要,才是企業的立足之本。
在《道德經》第34章中,老子講的是“道”的渺小與偉大。說它渺小,是因為它無處不在、稀松平常,以至于被忽略得仿佛不存在;說它偉大,是因為它是萬物生存的剛需,離開它萬物就活不下去。
我們時刻呼吸著空氣,卻常常感知不到它的重要。我們滿腦子惦記的事情,是今年的KPI能不能完成,孩子能不能考入理想的學校,房子什么時候可以換成更大的……但如果失去了空氣,這些都將變得毫無意義。
那些偉大的企業,從來不把“偉大”作為自己的目標,而是致力于緊跟客戶的需求,努力達成客戶的愿望,讓客戶離不開自己。
比如微軟,它當年的愿景并不是“成為世界上市值最高的軟件企業”,而是“讓每個家庭的桌子都有一臺電腦”。它的名字也取得很小——Microsoft,就是“微觀”和“柔軟”的意思。結果,它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企業之一。
要成為有智慧的領導者,就要修煉自己的“大”與“小”——不要在乎獲取了什么,而要在乎成就了什么;不要在乎能支配什么,而要在乎能支持什么;不要在乎能占有多少,而要在乎能贊助幾何。
那些從不強調自己偉大,而是致力于讓別人偉大的人,才是偉大的領導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