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印度家門口,中方醞釀好大招,準備擔起南亞重任。三邊軸心悄然形成,莫迪也該明白,甩手掌柜干不長。
莫迪
日前,印媒報道稱,中方正在和巴基斯坦聯手,推出新的區域組織,重點就針對南亞地區國家間的合作問題。報道中指出,此舉可以替代長期以來都沒有任何動作的南盟,如果新的區域合作關系形成,那么相關國家間的關系會更加緊密,或許會對印度的近鄰國家產生重要的影響。
報道強調,這一愿景目前處于初期形成階段,未來幾個月的發展將決定這一組織的最終形態。這番分析大概率是中孟巴三邊機制而引發的。6月份,孟加拉國、巴基斯坦的高層官員前往中國昆明,舉行了三邊會議,不僅敲定了一攬子未來合作項目,并且確立了最核心的發展原則。
印巴邊境
要知道,南亞地區傳統的合作,處在雙邊和多邊兩個較為“極端”的形式,雙邊合作存在較多的局限性,容易固步自封,多邊合作又因為地緣政治的原因,難以推進項目落地。如今三邊機制成型,在推動機制創新的同時,還能夠提供關鍵的戰略性支撐,將外部資源引進到南亞地區中,持續助推相關國家的發展。
《歐亞時報》在報道此事時,將此形容為“新的三邊軸心”,并宣稱合作只是表面的現象,暗含“深層野心”。顯然,外媒又要開始渲染“中國威脅論”,要將中方與合作伙伴之間的正常往來,扭曲成為中方加深影響力的手段。但實際上,中方態度始終如一,只聚焦于區域經濟一體化建設,從來不愿意挑起地緣政治博弈。
南盟峰會
就以南亞地區為例,《歐亞時報》將其稱之為“脆弱的穩定”,外媒自己也很清楚,南亞地區的發展已經是力不從心。南亞區域合作聯盟本應成為推動南亞經濟一體化、消除貧困與促進地區穩定的重要平臺。但如今陷入停滯,峰會多次延期,合作項目步履維艱。印度作為南盟最大經濟體,常被指責以“霸權心態”對待鄰國。
對印方的這一指責并非空穴來風,自2014年以后,該聯盟就再未傳出任何消息。究其原因就是印巴之間的舊怨,2016年,印度稱巴方“支持恐怖主義”,拒絕參會,導致一系列合作被迫停滯,政治對抗的代價實在過于沉重。南盟的癱瘓,也讓南亞成為全球區域合作的反面教材。
莫迪
如今,南亞地區終于迎來曙光,優先推進經濟合作,也能讓多數在貧困線以下的南亞人民看到希望。時至今日,莫迪當局也該明白,想要以“大國”自居,就得真正承擔責任,而不是沉溺在“霸權主義”的妄念之中,甩手掌柜當到現在,也該徹底清醒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