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整個汽車行業(yè),都在小米SU7(參數(shù)丨圖片)掀起的價格風暴余波時,小鵬G7以19.58萬的起售價悄然登場。2025年7月3日,小鵬G7正式上市,售價分別是19.58萬元、20.58萬元、22.58萬元。
從某種角度來說,這款軸距2890mm的中型SUV,用一套“入門即滿配”的產(chǎn)品邏輯,給陷入配置內(nèi)卷的新能源市場上了生動一課,那么該怎么選呢?我們細細分析一下。
獨特的空間魔術與科技普惠
打開G7車門的瞬間,就能理解其88%得房率的含金量。相比競品追求造型犧牲空間的做法,G7將4892mm車長中的每一毫米都轉(zhuǎn)化為實用容積:后排腿部空間達到985mm,足以讓身高180cm的乘客輕松翹起二郎腿。
更巧妙的是中控臺的磁吸設計,通過16個隱藏式磁吸點,紙巾盒、平板電腦甚至車載香氛都能模塊化固定。這種對日常場景的細致考量,暴露出小鵬產(chǎn)品經(jīng)理的“生活黑客”思維。
全系標配的87英寸AR-HUD則展現(xiàn)了技術普惠的決心。在暴雨天氣實測中,投射在擋風玻璃上的車道線始終清晰可見,其采用的追光顯示技術能自動調(diào)節(jié)亮度對抗環(huán)境光干擾。配合全車四座通風/加熱/按摩功能,即便最低配車型也提供了超越Model Y的舒適體驗。
針對續(xù)航焦慮的精準拆解
小鵬G7的三個配置版本,本質(zhì)上是對用戶補能習慣的三種解決方案。
基礎版620km續(xù)航看似保守,實則暗藏玄機:搭載的5C超充電池僅需12分鐘即可從10%充至80%,相當于喝杯咖啡的時間補充436km續(xù)航。對于日均通勤50km的城市用戶而言,每周充電一次的實際體驗,反而比標稱續(xù)航更長的競品更從容,入門價格更劃算。
中配版增加的100km續(xù)航(720km CLTC),更適合有跨城出行剛需的用戶。但需要清醒認識到:這1萬元差價僅對應約15度電的電池增量,按當前鋰電成本計算,其硬件價值約9000元。除非你每月至少兩次往返300km以上長途,否則這筆投資回收周期將超過5年。
算力期貨的價值博弈
所以,如果你預算充足,那么真正值得玩味的是頂配Ultra版。多支付的2萬元,買到的不僅是三顆自研圖靈芯片,更是一張通往高階智駕的船票。2200TOPS的本地算力,相當于同時處理8路4K視頻流的數(shù)據(jù)吞吐能力。
這使G7成為目前少數(shù)能本地運行多模態(tài)大模型的量產(chǎn)車——當同行還在依賴云端算力時,Ultra車主已能離線使用AR導航和語音助手。
更關鍵的是“全場景VLA”功能的獨占性。在封閉場地測試中,系統(tǒng)成功識別出模擬的塌陷路面并提前50米發(fā)起變道,對突然出現(xiàn)的救護車模型也能執(zhí)行標準讓行動作。這種類L3的預判能力,正在重新定義“夠用”與“超前”的邊界。
定價策略的降維打擊
綜合來看,小鵬G7的聰明之處,在于用配置組合實現(xiàn)了對細分市場的精確覆蓋。
19.58萬的基礎版瞄準務實家庭用戶,22.58萬的Ultra版收割科技先鋒群體,而中配版則成為續(xù)航敏感型消費者的心理安慰劑。這種“啞鈴式”產(chǎn)品布局,既避開了與小米SU7的設計美學之爭,又用越級配置擠壓了Model Y的標準版生存空間。
當行業(yè)還在堆砌冰箱彩電時,小鵬選擇將成本投向芯片架構與補能體系。這種“隱形豪華”的策略,或許正是智能電動車下半場的正確打開方式——畢竟真正的科技平權,從來不是參數(shù)的軍備競賽,而是讓尖端技術沉淀為日用即道的體驗。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