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7月4日電 (高清揚、薄晨棣)“人肉搜索”的行為要承擔何種法律責任?如果自己被“開盒”該怎么辦?在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的5633次列車上,成都鐵路運輸中級法院法官陳曉為乘坐慢火車上學的同學們講解如何應對網絡暴力。
守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關乎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近日,由最高人民法院新聞局、民一庭、人民法院出版社聯合主辦,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有限公司、成都鐵路運輸兩級法院承辦的“送給孩子一束法治的光”系列未成年人普法活動(第五場)在5633次列車上舉辦。
5633次列車沿線經過38個鄉鎮,因為沿線眾多學生搭乘上學,也被稱為大涼山孩子們的“校車”,承載著山區學子的求學夢。在本次活動現場,法官們和乘坐慢火車上學的同學們一起分享法治故事,通過普法課堂、法治趣味游戲、案例發布等多種形式感受“法治的光”帶來的溫暖和啟迪。
“‘人肉搜索’‘開盒掛人’這兩種新型的網絡暴力違法行為特別需要引起同學們的警示。”活動中,陳曉通過講述一件真實案例故事,向同學們分享法律知識:“網絡不是法外之地,如果造成他人損害,按照民法典規定,監護人要承擔相應侵權責任,必要時還要對未成年人采取專門矯正、教育措施。”
談及被“開盒”后如何應對,陳曉建議,要在學校老師和家長的幫助下,撥打“12377”電話或登錄“12377”網站舉報。過程中還要做好取證工作,例如對于網上的“開盒”信息進行錄屏、截圖;如果遭遇了電話騷擾,應該及時完整記錄通話記錄和短信記錄等。
據介紹,2024年6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依托人民法院案例庫建設的未成年人權益保護案事例庫正式上線,收錄了最高人民法院等9家單位涉未成年人權益保護工作的優秀案事例。截至今年6月1日,案事例庫已收錄案事例共239件。在活動現場,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副庭長蔡金芳選取了3個較為典型的案例加以介紹,以案為鑒教育引導未成年人在日常生活中樹立行為規則和法治意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