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賴鎮桃
編輯:陳曉平 和佳
圖源:21世紀經濟報道APP
馬斯克,在歐洲正遭遇強大的中國對手。
6月下旬,歐洲汽車制造商協會(ACEA)發布,5月,特斯拉在歐盟的新車注冊量,銳減40.5%,至8729輛。
這已是特斯拉連續5個月銷量下滑,在歐洲份額已跌至1.2%,法國市場尤其嚴峻,5月僅售出721輛車。
據稱,核心高管Omead Afshar離職后,美國和歐洲的銷售業務已由馬斯克本人接手。
特斯拉在歐洲的低迷,有馬斯克涉政、車型單一、本土對手反擊等諸多因素,同時,其也正遭遇來自中國的強勁對手。
1
快速逆襲
早在4月,馬斯克就迎來一個里程碑的事件——比亞迪在歐的純電車銷量,首次超過特斯拉。若算上混動車型,比亞迪當月同比增速高達359%,大幅領先特斯拉。
據英國研究機構Jato Dynamics統計,5月份,比亞迪在歐盟和英國市場的注冊量,再次同比飆升397%。
比亞迪只是中國車企在歐洲的一個縮影。
數據顯示,5月份,中國品牌在歐單冊新車注冊量為65808輛,市場份額達5.9%,對比去年同期的2.9%,直接翻了一番。
馬斯克在歐的中國對手,不只一家。
歐洲5月新車注冊量排名前十的車企里,就闖入兩家中國車企——吉利和上汽,尤其上汽,1~5月在歐盟的新車注冊量大漲49.1%;小鵬汽車5月在歐的銷量,增速也高達350%。
須知,2024年底,中國車企在歐洲遭遇關稅沖擊。未及半年,馬斯克即感受到中國同行的壓力。
中國車企能拿下大量訂單的秘訣之一,是重點發力混動車型。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區域國別研究院中德經貿研究中心主任史世偉告訴《21CBH》記者,歐盟對華加征關稅的主要是純電車,混動則不在此范疇;且混動今年在歐洲大火,成為當地新車銷售的主力。
其中,吉利、上汽深耕歐洲多年,相當比例產線就是生產混動車型;比亞迪在混動方面,也有技術和車型儲備,在歐洲能夠迅速跟進,其已表態會在歐洲加大混動車型的上新。
2
征途漫漫
只是,在多位受訪專家看來,國產車企出海歐洲固然迅猛,追趕之路仍然漫長。
權威數據顯示,截至5月,大眾、斯特蘭蒂斯、雷諾三家,就占據歐盟55%的市場份額。
從份額來說,馬斯克和中國同行,均在二三線梯隊。中國車企里闖歐較為成功的上汽、吉利,總共拿下的份額還不到5%。
“本土品牌在歐洲依然是很強大的,尤其在中高端市場,歐洲人還是首選奔馳、寶馬、雷諾這些傳統車企。”
中歐協會智能網聯汽車秘書長林示告訴記者,高性價比是國產汽車的獨特競爭力,也易陷入中低端路線,向上突圍還要發力。
對比來說,特斯拉已建立高端形象,且在歐洲建有制造基地。
比亞迪等中國新勢力,進入歐洲的時間不長,在當地建立品牌、服務都需要時間,例如,在匈牙利的工廠尚未正式投產,預計短期內較難出現爆發性增長。
馬斯克也在歐洲有所動作,其推出改版后的Model Y,6月特斯拉在部分歐洲國家久違地迎來反彈,如西班牙同比增長60.7%,只是,在法國、意大利等國,仍未好轉。
中國車企取代特斯拉在歐洲純電市場的地位,絕非一時之功。然而,高傲的馬斯克,已感受到寒氣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