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筆記俠(ID:Notesman)
分享:李浩
今年的創業者,真的很難:
有的人每天飛來飛去,無法陪伴家人;有的人通宵達旦做方案,只為維持企業現金流;還有的人陪著客戶喝了一場又一場的酒......
真實的創業,并不是我們想象中的那么簡單。一旦踏上創業這條路,各種坑都等你去踩。我們如何避開這些坑,以及需要具備哪些常識和能力?
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來聊一聊創業的10條常識。
創業常識第一條:
創業不是郵輪旅行,而是破船入海
選擇了創業,就注定生活在一個反復痛苦和重復打擊的環境中。因此,為了讓這艘“破船”運行的更為穩健,我們需要做好以下思想準備:
一是認識到正確的線路和方向是贏的關鍵;
二是認識到錢是調整和前進的潤滑劑,人才是最關鍵的因素;
三是認識到制度和文化是組織的邊界。
四是認識到心態平和是保證。領頭人是組織的靈魂,他要思考終點,明確方向,尋找線路,完善邊界,統一人心,提升執行,長期主義,情緒穩定,心態平和。
即,創業就是一場贏的游戲,要凝聚一批擁有“大能量”(激情、精力旺盛)的人,把他們凝聚成一個組織,沿著同一個方向(愿景)和正確的路線(戰略),遵守著共同的原則(制度、文化),心態平和地高速前進(執行力)。
創業常識第二條:
創業必然要面對的三個難題:產品、市場和管理
在企業不同階段,創業者需要發揮的能力和主要調動的資源是不斷變化的。
初創期—產品關:以技術研發能力為核心,研發出能夠滿足市場需求的產品為此階段主要焦點。做好工藝驗證,供應商管理產業化,成本降低,質量穩定。
成長期—市場關:以市場渠道的拓展和維護能力為核心,做好銷售工作,讓產品迅速占領市場,客戶第一,以銷量占據市場,建立激勵政策,把企業規模做大為此階段主要焦點。
成熟期—管理關:以公司管理經營能力為核心,此時,企業人數眾多,管理要面對現實,不計較對錯但必須對結果負責,管事而不是管人,對職能和業務進行管理,保證一個龐大系統高效正常運行,從而去吸引更多的資源為此階段主要焦點。
打個比方,創業者就是孫悟空,在過產品關時,要有能力組織研發人員把產品研發出來;在產品研發出來后,要組織人員生產出來,還要組織銷售人員把它賣出去。
以科技創業者為例,銷售關就是一個大關。科研人員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認為客戶提的要求不合理,實際上,只有少量的人可以顛覆式引導客戶,大多數人的創新都是迭代式創新,還是要以客戶為中心。再到后面,產品賣得多了,熵增又成了大的問題。人多了以后,公司的各種事就出來了,把公司管理好還是非常重要的。
但很多科研創業者討厭做管理,但必須要學習管理知識,你也可以找一些人幫你,但你必須要懂,因為沒有公司老大支持的管理決定是貫徹不下去的。
創業常識第三條:
增長是最好的管理
每一個管理動作都是資源的重新再分配。在業務增長的時候,無論是做人員調整、人員輪換,或者做其他的管理動作,阻力都能少80%。而業務沒有增長甚至縮減的時候,管理就不好做。
在有增量的時候,無非是“我多你少”的矛盾,而存量的重新分配,就是“你有我無”的矛盾,特別容易激化。某種程度上,只要能上規模、上體量、占地盤,要亂就讓它先亂一陣子。只要不影響業務發展,可以容忍。
舉個例子,有家公司的營銷部門負責人做得還不錯,但潛力不夠,因此又引入了一名營銷高管。這名高管過去的經驗、履歷已經證明了他有能力,但他熟悉新公司的業務、客戶、產品需要一個過程。
這家公司的創始人在和他們交流的過程中,能感覺他們在一些基本的價值觀和理念有分歧和沖突,而那些分歧和沖突進而影響提成分配機制、員工晉升等。
這種情況下,我建議他能做的事情是不激化矛盾,讓他們都往前走,先讓用戶感到越來越好。因為這種事一旦捅開,就意味一個人要離開,而無論誰離開,對公司現在都是很大的損失。
創業常識第四條:
公司發展不好,一定是老大的問題
在企業不同的發展階段,對人的需求也不一樣。企業從小發展到大的過程中,創始人要適時完成角色的轉變:從抓業務到抓管理,從做生意到做機制,從琢磨產品到琢磨人,從經營客戶到經營員工,這都是思維的轉變。
多數中小企業的“管理跟不上”背后是創始人跟不上。公司發展得不好,一定是老大的問題。但是往往公司發展得不好的老大,不會認為是他的問題,反而認為是高管、中層都不給力的問題。人都不容易做改變,也容易停留在過去的舒適區。越成功的企業家,越不認為自己有問題。越成功的企業家,越有路徑依賴,過去就是靠這個成功的,因而默認為未來也能成功。但過去的成功經驗和路徑依賴,很可能會成為企業繼續發展的卡點和障礙。
真實世界是,要有自我覺察、自我審視,還要有對競爭格局前瞻性的洞察。根據企業發展和競爭的需要,去覺察和洞察企業所處的階段,哪些問題是最重要和最關鍵的問題。如果沒有覺察和洞察,才是最大的問題。
要具有洞察和覺察,就要練習兩種思維模式。
首先,要有全局思維,把自己當作一個毫無關聯的主體(上帝視角)看整個行業競爭的態勢與格局,把自己的企業和別人的企業放在一起去看問題;
其次,從上帝視角回歸到自己的角色去處理問題。一個優秀的管理者,一定要學會在兩種不同的思維間自由轉換,來回穿梭,而且無縫銜接,這是一種智慧的象征。
創業常識第五條: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既要有菩薩心腸,更要有霹靂手段。公司發展起來之后,就會有很多關于人的事和一些你不知道該如何干的事,你都要積極尋求答案。你要想明白自己是誰,顧客是誰。
公司在開人的時候,要快一點,或者快一點下決心。下完決心了,就找他的替換者來做這件事,猶猶豫豫是個大問題。如果已經有這個念頭了,還沒有下決心的時候,應該找和你利益最有關聯、最了解、最能幫助你做決定的幾個人,討論他的去留問題。
比如,一個績效常年在后面的員工,你給一次機會就能提高嗎?你可能認為雖然不出業績,但也沒犯什么錯,甚至說不出對他哪里滿意,就是舍不得讓他走,很多時候,這其實是一種情緒價值。
一把手必須表現出來一些決絕和硬朗。處理歷史問題要干凈利索,不要糾纏、不要留戀。爛事的拖延,對公司的損耗極大,你可以在處理事的過程中慢一點,但下決心的時候不能太慢。
創業常識第六條:
把人才隊伍建設當成最高戰略來對待
從創業第一天起,創業者就要具備長期思維。而判定長期思維最重要的一點:你是否一直在培養和儲備人。因為培養和儲備人,會耗費比別人更多的資源,但是三、五年以后,你也會得到比別人更多的一些回報。但是也一定要記住,你永遠不可能在培養人上下那么多的工夫,也不可能所有的人都是自己培養的。因為你自己也是有局限性的,你只能培養和你相像或者擅長的人,也有很多人你根本培養不了。
創業這么多年,我招來了很多優秀的人,也放走了很多人。我認為,走的這些人中,大部分人都是沒有問題的,但是我那時候的認知和理念無法用好他們,對他們的重視程度是不夠的。他們的離開,給企業造成了很大的損失,但這也是企業成長過程中的代價。
創業常識第七條:
是做企業的企業家,還是做企業家的企業?想清楚這一點很重要
創業者怎么看待企業很重要。是把企業利益放在第一,還是企業只是你實現人生價值、理想,或者為了修煉自己某方面能力的一個工具?
在管理上,你是當“兒子”養?還是當“女兒”養,還是當“老婆”養?
此外,你的高管又怎么看待企業?如果高管只認為這是創始人的企業,你就要開始反思——為什么他們有這種感覺?是給的不夠,還是其他原因?不是你給大家分了股權,大家就把公司當成自己的了,那只是你的幻想。只要一個中高管真的把自己當成主人翁時,你就應該毫不吝惜地給股權激勵。
創業常識第八條:
尋找企業成長的腳步聲和節奏感
創業者最有價值的事,是能夠聽到企業成長的腳步聲,把握好節奏感。知道什么時候抓什么,該放什么;什么時候緊、什么時候松;什么時候猛,什么時候寬;什么時候該長驅直入,什么事情上放任拖延。
管理企業好比沒有什么經驗的年輕母親帶孩子,要了解孩子的反應和節奏,才能有條不紊。做企業既是科學也是藝術,有一部分是能講清的一些東西,有一些部分則是你在公司中待的時間長了之后才有的一種感覺。
企業家為什么需要教練?因為有些知識沒辦法在書本上學到——知識分為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顯性知識就是能寫成書,講得清楚的一些知識;隱性知識就是師傅帶徒弟,必須得手把手教的。教練教的大部分都是隱性知識,說不清但知道怎么干。隨著管理學的進步和變化,可以慢慢地把很多隱性知識變成顯性知識。
創業常識第九條:
兩本手冊打天下
在民企成長的相當長時間內,回歸常識就能實現有效管理。有知識、沒常識,往往會讓管理非常復雜化,降低效率,制造矛盾。在抓管理時,一定要因陋就簡,切忌求大求全求完整,謹防被理論化的知識體系誤導了。
所以,我建議一把手把管理工作簡化為兩件事:一是編制和執行《管理手冊》;二是編制和宣貫《企業文化手冊》。
《管理手冊》:制定各個部門、條線、崗位、員工的職責;讓企業的各個部門都有法可依,員工知道老板讓他干什么;員工做成什么樣是好,什么樣是差;依據管理手冊去考核員工。隨著企業不斷增長,管理手冊可以越來越厚,成為一本制度匯編。
《企業文化手冊》:企業倡導什么、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應該是什么、公司的文化氣氛是怎樣的。
兩本手冊的編制,就是強迫管理者去思考公司管理現狀與要求。但要注意的是,兩本手冊要圍繞兩點進行設計:一是員工滿意度,包括考核、薪酬、文化;二是客戶滿意度,包括產品、服務、性價比。
創業常識第十條:
焦慮是常態
從開始創業的那一天起,焦慮伴隨著你,無處不在。同時,知道自己焦慮,本身也是一件好事情。焦慮是一種傷,負面情緒的積累也是一種傷。在你焦慮、有負面情緒的時候,會焦躁,睡不著覺,都是特別正常的。很多創業者本身已經很焦慮了,狀態很不好,但是他不認為自己焦慮,沒有自我覺察。這就像一個運動員天天不休息,膝蓋、肌肉肯定會受傷。
所以,不要把焦慮看作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但你也要明白自己的狀態,也要觀察自己的心理狀態,你所面臨的負面情緒,面臨的焦慮,面臨的心理壓力在自己的承受范圍內嗎?
當你覺察自己的狀態時,也要積極地對待這件事情。比如,當你覺察自己的狀態不太好時,去跑跑步、游游泳。或是找一些更高能量層級的人交流。當你能找到一個看事情更透的過來人,你信任他,并向他清晰地表達出自己的焦慮、困難的時候,問題本身就解決了一半。甘愿變得脆弱、善于求助、勇于求助,是企業家的一項能力。
創業是一門學問,它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事,有很多經驗和過程,在書里面很難學會。
我們要善于學習和找更多的人交流,當你有經驗時,你會少走很多彎路,會離成功更近,避免很多不好的結果。
說明:發布并不意味著我們贊同其觀點,只為多一個視角看待問題,部分信息和圖片無法核準,如涉權益,煩請聯系,我們將迅速處理,謝謝!有融資需求請加微信(FA_rzj),為方便備注,申請好友時請發送(姓名·城市·公司·職務)
- The End -
我們已經與阿里巴巴創新投資、達晨創投、高瓴資本、高榕資本、高特佳投資、戈壁創投、國新風投、國中創投、紅杉資本、華映資本、火山石投資、IDG、經緯中國、今日資本、紀源資本、君聯資本、聯想之星、藍馳創投、梅花天使基金、平安創投、啟賦資本、軟銀中國、賽伯樂投資、賽富基金、深創投、天圖資本、騰訊投資、五源資本、毅達資本、英諾天使基金、優勢資本、真格基金、浙商創投、中國風投、中國文化產業投資等近千家知名投資機構2000余名專業投資人建立廣泛聯系和合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