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事很不正常啊!用了三十多年的GPS,怎么突然就放棄了?
2025年夏天,伊朗做出了一個令全球矚目的重大決定:徹底關閉境內的美國GPS信號,全面啟用中國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
回顧整個事件脈絡,伊朗的這一舉措并非一時沖動,而是經過多年積累的必然選擇。
為什么?
眾所周知,GPS是美國主導的全球定位系統,長期以來在軍事和民用領域占據絕對主導地位。然而,GPS的“開放”背后隱藏著極大的風險——一旦發生沖突,美國完全有能力關閉或干擾特定區域的GPS信號,進而癱瘓敵方的導航和導彈制導系統。
伊朗深知這一點,尤其是在過去幾年與美國及其盟友的緊張對抗中,GPS信號被干擾的風險不斷上升。
不過,對伊朗來說,這點“小隱患”還不至于上升到“棄用”的地步,因為說到底他們對美國還是抱有強烈的幻想的,一直都不敢真正撕破臉皮,老美虐我千百遍,我待老美如初戀。
直到前段幾天發生的一次大事件,伊朗這才頓感不妙!
根據央視新聞2025年6月25日報道,以色列對伊朗的軍事打擊中,至少有14名伊朗頂尖的物理學家和核工程師被針對性暗殺,這些科學家幾乎掌握了伊朗核計劃的核心技術和知識,他們的“整個團隊消失”使伊朗核項目遭受重大挫折,甚至倒退了數年。
這次是科學家,那下次呢?會不會輪到自己?這個疑問想必在每個伊朗領導人的心中都曾有過。
況且這已經不是美國和以色列第一次這么干了,早在2020 年 11 月 27 日,伊朗首席核科學家穆赫辛?法赫里扎德就在德黑蘭遇刺。以色列情報部門通過 GPS 信號壓制與衛星軌道計算,制造了 4 分 12 秒的 “監控真空”,讓伊朗防空系統瞬間失效。更致命的是,法赫里扎德隨身攜帶的三星 Galaxy A71 手機因基帶處理器漏洞(CVE-2018-11976)被實時定位,誤差不超過 10 米。
此后三年間,伊朗高級官員遇刺事件更是頻頻發生。
伊朗首席核科學家穆赫辛?法赫里扎德
2024 年 7 月 31 日,哈馬斯領導人伊斯梅爾?哈尼亞在德黑蘭住所被以色列 “長釘” 導彈精準命中。調查發現,其保鏢使用的伊朗國產加密對講機存在遠程代碼執行漏洞,攻擊者可通過短信竊取位置信息。
這些血的教訓讓伊朗意識到,依賴西方技術的通信設備、依賴美國GPS,隨時都可能成為 “死亡信標”,必須構建獨立于西方的導航與通信體系。
遇刺的哈馬斯領導人伊斯梅爾?哈尼亞
縱觀全球,毫無疑問,只有中國的北斗能與GPS有一戰之力
北斗系統不僅覆蓋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而且在精度、安全性和抗干擾能力上已達到甚至超越GPS水平,最重要的是,它不受美國控制,極大提升了伊朗的戰略自主性和安全保障。
更有意思的是,看到伊朗轉用北斗,其他國家也按耐不住了!
沙特、阿聯酋等國開始評估北斗在能源運輸和邊境監控中的應用潛力。2025 年 5 月,沙特與中國簽署協議,為其 “東風 - 3” 導彈部隊配備北斗終端,同時在紅海沿岸部署北斗地面增強站。這種示范效應讓美國如芒在背 —— 北斗在中東的覆蓋率已從 2021 年的 30% 躍升至 2025 年的 78%,直接威脅到了 GPS 的壟斷地位。
看到這個結果,美國自然也坐不住了。
2025 年 5 月,美國財政部以 “協助伊朗獲取彈道導彈技術” 為由,將多家中國實體列入 SDN 清單。但這種 “長臂管轄” 收效甚微,因為伊朗還能通過民用渠道進口北斗終端,悄悄改裝后甚至能用于戰艦和裝甲車。
但老中似乎也沒坐以待斃,前幾年就通過 “一帶一路” 項目在中東部署地面增強系統,進一步提升了北斗的服務精度。有趣的是,明面上這些都是用來做生意的,你確定還要制裁我?
寫在最后
伊朗轉向北斗,意味著全球定位導航領域的格局正在悄然改變。
北斗系統的開放合作模式和技術進步正在逐步削弱美國的技術壟斷地位,越來越多國家開始采用北斗,形成多極化的導航體系,
“伊朗給GPS霸權敲響了喪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