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軍進入殺戮模式?遇敵全殲不留活口,西方援兵連俘虜都做不成!
烏東戰場,俄軍變了。不是調門變高,而是打法變冷。
6月29日凌晨,俄軍在頓涅茨克方向投下了罕見的大規模突擊。無人機、火箭彈、熱壓彈、滑翔炸彈層層覆蓋,前沿陣地如同被推土機碾過。掩體被撕開、陣地被抹平,但俄軍并未就此止步。清場部隊隨后進入,逐壕逐洞,連動彈不得的傷兵也不留。短短三天,多個烏軍據點被“整建制清除”,連戰俘都不再存在。
視頻一度流出,隨后迅速被下架。烏方抗議,西方義憤填膺,但一條評論下的點贊數遠遠超過譴責:“你們把戰爭當博弈,別人在打生死仗。講人道,還不如講點實話。”
這不是俄軍第一次動手,但是第一次不再遮掩。
“戰俘”這個詞,已經消失了
俄烏沖突打到2025年,很多概念已經變了味。比如“志愿兵”“教官”“情報顧問”,比如“非致命援助”,再比如“戰俘”。
曾幾何時,哪怕前線再激烈,也要留口活的。理由很多:政治談判、人道主義交換、心理戰操作。但這套邏輯,眼下對俄軍來說已經沒必要。
從多方消息匯總,此輪清場行動針對的是幾個“外籍作戰中隊”。換句話說,陣地上躺的,未必都是烏克蘭人,很多是西方退役軍人、雇傭兵,甚至北約現役“脫帽參與者”。俄軍直接跳過收押流程,清除干凈,目的非常明確:不再讓這些“灰色力量”在戰場上有重來機會。
也有人說,俄軍此舉是為了制造恐懼、逼談促降。但問題是,已經第三輪談判破裂,烏方態度強硬,西方持續援軍。俄軍再等,只是繼續消耗。而俄方高層的說法已非常直白:既然這些陣地只是“西方代理人的軍事據點”,那就直接清理。
沒有政治包袱,更沒有人道障礙,俄軍直接把戰爭變成了清算。
不是突然發狠,而是長期壓抑后的結構性釋放
其實早從2024年底開始,俄軍就已經在調整策略——從“保控制線”向“毀滅性打擊”轉型。前者拖時間,后者出結果。區別是,前者怕犯規,后者不在乎后果。
西方援烏的節奏變了,不再以武器為主,而是培訓人力、接入指揮系統,甚至嘗試推送戰場人工智能算法。對俄方來說,這意味著戰場上烏軍越發不像烏軍,而更像是披著烏克蘭軍服的“北約代理戰隊”。俄軍的回應,是把戰場從“軍事沖突”升級為“戰術肅清”。
換句話說,不再講規矩,是對方先改了底線。
這一點,俄軍高層心里比誰都清楚。他們不指望國際輿論站在自己這邊,也沒打算維持什么“善意假象”。這場戰爭拖到現在,西方除了話多,拿得出手的資源也不多。俄軍索性把姿態擺開:不談,不留,不演。
這一擊,不是泄憤,是壓制未來
從純軍事角度看,此次清場行動也具備極強戰略意圖。
一方面,烏東地區的戰場密度極高,任何殘存據點都可能在下一輪援助中被重新激活。俄軍選擇全清,其實是把未來潛在戰線扼殺在現在。
另一方面,這也是對西方“非正式參戰人員”的一次震懾。你可以來,但別指望有來有回。俄軍此次的“不留活口”策略,不只是對烏軍,更是對背后那些躲在民間身份背后的“影子兵團”的精準反擊。
讓他們明白:來,就別想走。
西方高層說“支援到最后一人”,俄軍正是照做
最具諷刺意味的,是這句話的應驗方式。
西方媒體多次引用政客表態:我們將支持烏克蘭“直到最后一兵一卒”。本意是撐場面、立人設,打給國內聽的。但現在,在烏前線,俄軍正以近乎字面意義兌現這句話:不留活口,連俘虜都做不成。你想“最后一人”死在戰場?成,全送你們。
從澤連斯基到北約秘書長,沒有人能阻止俄軍改變戰法。只要沖突一日不止,規則就是拿來打破的。
不是合理不合理,而是成為了“現實”
很多人還在糾結俄軍做法是否違反戰爭法、是否違反人道準則。這本沒錯。但問題是,戰爭不是講道理的地方。
在無人機、AI制導、深偽圖像滿天飛的今天,“人道”更多是工具,“戰爭規則”更多是雙標。烏克蘭用集束彈,西方說合理;俄軍不收俘虜,西方就說反人類。可在前線,只有一句話是硬通貨:“慈悲不值錢,手軟會送命。”
俄軍可能會因此背上更多罵名,但也可能提前結束這場曠日持久的代理戰。
而那些想投降的烏士兵,現在面臨的是一個更絕望的現實——沒有俘虜身份,就連求生的權利都成了奢望。戰爭的底線從來不是寫在日內瓦公約里,而是寫在一具具無人收斂的尸體上。
俄軍的這一輪戰術轉向,不是戰術,是信號。
戰爭走到了極限,談判破了、援軍停了、邊界線崩了,俄方不再等,也不再演。西方一邊打牌,一邊講規則;俄軍直接掀桌,不談規則,只講生死。
當“做俘虜”都不再是選項的時候,戰爭離最后一局,也就不遠了。
如需繼續延展俄軍“零戰俘”策略對戰場態勢、輿論戰、或中方應對態度的影響,可進一步深化處理。是否需要展開相關部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