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在八大會議結束后,鄧公就向中央建議,讓彭真不要擔任北京的市長還有市委書記職務,這就讓人疑惑了,難道說彭真的能力不行,才讓鄧公如此的嗎?還是說有其他的隱情呢?
彭真是山西人,不過要說年紀,他還比鄧公大一些,但去世時間一樣,可以說都是高壽的將領。土地革命的時候,這兩個人并沒有交集,當時彭真是在山西搞革命工作,沒有參加長征。不過在當地領導運動的時候,卻遭到了敵人的抓捕,敵人對他嚴刑拷打,可是彭真卻沒有透露黨的任何秘密,所以他對黨是絕對的忠誠。
鄧公是在蘇區工作,紅軍被被迫轉移的時候,他跟著部隊走了。在部隊到了延安后,他就被任命為129師的政委,然后去部隊上任時,劉華清還有彭真也跟著一起了。不過他是要去北方局任職,是組織部長。
所以在他們一行人經過長治縣時,只有鄧公與劉華清繼續前進,彭真就留下來了。但是129師也在山西境內,而且鄧公與彭真在工作上也有交集,這也讓他們之間的聯系多了一些。1945年七大會議上,彭真成為了政治局的委員,可是鄧公卻沒有當上。因此從這里看出,彭真在黨內的地位要比鄧公高。
在解放戰爭的時候,組織將彭真派去了東北,擔任東北局書記,其地位也比林彪高一些,至于鄧公卻依舊在劉鄧大軍中任職,不過他們都是黨內的高級干部,為革命事業奮斗一生。在平津戰役之后,北平就被解放出來了,那么中央就需要為北京選出一個市委書記,最后這個職務就落在了彭真的身上,而葉劍英則成為了彭真的副手。
當時新中國還沒有成立,這個時候彭真就是北京的重要領導人,而在北平改了名字后,彭真依舊是該城市的一把手,這就看出中央對他的能力是認可的,并且也對他非常的器重。由于彭真能力強,在他接手北平的時候,就將一切事務都處理的非常不錯,并且還讓北京的經濟發展也恢復了。
在1949年的開國大典上,彭真就站在毛主席身邊,一起見證這精彩瞬間。1956年八大會議召開,這個時候彭真依舊擔任著北京的市委書記,八屆一中全會后,彭真在黨內的地位又一次被提升了,不僅是政治局的委員,還是中央的書記,而該書記處的工作是鄧公在領導。所以彭真就成為鄧公的得力助手,不過書記處工作不僅是核心工作,還非常的忙碌,每天都沒有空閑的。
如果鄧公不在書記處,那工作就由彭真來領導,所以他的職責范圍也就屬于副總書記了。另外政治局的會議,彭真也需要參加,雖然不是常任的委員,卻也少不了這些事情。而鄧公去蘇聯訪問的時候,彭真也需要跟隨。也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鄧公才向中央提出不讓彭真擔任北京的市委書記以及市長,這也是讓他更有精力去處理書記處的工作,而且彭真年紀大了,精力有限,再加上書記處工作這么繁重,讓他負責的工作太多的話,身體也吃不消。
然而鄧公的這個提議卻沒有得到中央的認可,畢竟彭真工作能力這么強,而北京的建設工作也少不了彭真,而且在北京的規劃上,彭真也能夠提出瞻前性的意見,就說狹窄的街道不利于城市發展,還有天安門得規模一定要大,最好能夠容納很多人的那種,而這也是要走在世界前端的,這樣才有利于中國的發展。而且彭真擔任北京最高領導人職務,一直到六十年代中期才卸任,可以說在這個職務上干了十多年,可以說是干的最久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