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沈陽19歲女兒沈佳潤的首張專輯發售了。
韓國出道,精心包裝,賣回國內。
發售一周,全網點贊“屈指可數”,韓國平臺銷量僅幾十張。
親爹小沈陽緊急下場,千張專輯全靠國內粉絲“親情充值”,售價73元,加上起步26元的高昂運費,每張實打實99元人民幣。
韓國查無此人,國內“薅禿”粉絲,這波操作硬生生把“出口轉內銷”玩成了行為藝術。
更絕的是,虧了還沒算完?那邊銷量低谷的余音未散,這邊工作室已經開始馬不停蹄籌備第二張專輯了!
沈佳潤這張專輯的起點,可以說堆滿了鈔票和期待。
頂著“小沈陽女兒”的頭銜,從當年被嘲“丑”的綜藝小孩,直接空降韓娛賽道。誰都懂,在韓國出道,圖的可是那塊閃閃發光的“金字招牌”,仿佛只要蓋了“KPOP制作”的戳,身價、顏值、實力就自動鍍了金。
小沈陽夫婦的寵女之心溢于言表,砸重金包裝必不可少。
MV要拍得像那么回事,造型要夠韓范,編曲混音都得對標那邊的工業水準。畢竟在很多人眼里,能在韓國出道本身就已經算“認證”成功一半了。
可現實這盆冷水,澆得又猛又透心涼。
專輯在韓國主流音樂平臺上線,結果堪稱慘淡。
點贊數據?原文描述得毫不留情“十個指頭都用不完”,連十位數都湊不齊。至于真金白銀的銷量?數字更難看:上線一周,據各大追蹤數據顯示,攏共就賣出了幾十張。
這和在韓國洶涌澎湃的KPOP浪潮里投下的一顆小石子無異,連水花都見不著,“查無此人”成了最貼切的注腳。
投入與產出的巨大落差在此刻赤裸裸地展現,昂貴的包裝和“鍍金”之旅,換來的卻是門可羅雀的冷遇。
墻外開花墻內不香?那就立刻調轉槍口。
就在專輯在韓國折戟沉沙的消息悄然蔓延時,小沈陽出手了。
他選了個正午時分,緊急在微博發聲,大意是:別瞎傳了,女兒專輯根本沒撲街,明明賣出了近千張!
這“千張”,成了唯一的遮羞布。然而,所有人都心知肚明這千張的來源。
韓國市場徹底啞火,這近千張銷量,基本全數落在了中國粉絲和“沈陽哥”的個人擁躉頭上。
評論區迅速被“粉絲支持打卡”和略帶調侃的“沈陽哥面子必須給”的留言占領。
有買了專輯的網友直言:“包裝確實漂亮制作也還行,這99元說實話就是沖著小沈陽給的。”
“出口”韓國的招牌沒打響,產品滯銷,最終只能大規模回流國內,以父之名向國內市場兜售。
所謂的“出口轉內銷”,從理想中的品牌升級路徑,硬生生變成了明星子女利用父母人脈收割國內粉絲情懷的無奈現實。
按常理,第一炮啞火成這樣,怎么也得停下來復盤反思吧?
可小沈陽父女的邏輯異于常人。
第一次鎩羽而歸不僅沒讓他們退縮,反而成了繼續沖擊第二張專輯的理由。
有接近沈佳潤團隊的消息人士,近期不止一次公開透露:沈佳潤的第二張專輯已在緊張錄制或制作籌備階段!
一邊是第一張專輯在韓國市場上凄涼的幾十張銷量,一邊是父女倆對現實選擇性地無視,埋頭加速推進下一個項目。
這“不撞南墻不回頭”的勁兒,倒是被演繹得淋漓盡致。
撞了南墻(慘淡銷量),不是回頭反思市場策略、音樂定位或自身實力,而是調轉方向換個“出口姿勢”,然后準備對著另一面墻繼續撞?這思路足夠讓人錯愕。
那么問題來了,首張專輯賣出近千張,錢怎么算?
有細心的網友和博主算了一筆硬賬:專輯定價73元,千張就是7.3萬元。
但這只是理想收入。
大部分銷售渠道,尤其涉及跨國或復雜物流的,平臺抽成、運營成本、高額運費(起步26元,實際可能更高)層層剝皮后,能到藝人團隊手中的利潤大打折扣。
盡管知情人士曾對媒體樂觀表示“這賣出的千張專輯賺了差不多也得十萬塊錢了”,但刨掉高昂的制作成本(韓式MV制作、作曲編曲、版權購買、宣發包裝…)
流通環節的消耗,這十萬到底落在紙面,還是真的落袋為安?又能覆蓋多少投資?恐怕是個巨大問號。
更有網友嘲諷:這“十萬元”,基本就是把支持小沈陽、心疼閨女的那些國內鐵粉,“狠狠薅禿”了才勉強湊出來的。一個“出口轉內銷”的產物,價值全部錨定在明星老爹的國內人情上。
整件事看下來,沈佳潤的專輯更像是一面鏡子。
它以“鍍金”開局,夢想在韓流工業體系中嶄露頭角。
但冰冷的韓國市場數據撕下了這層包裝。
于是,“出口”之路不通,即刻轉向“內銷”,靠父親小沈陽積攢多年的國民好感度和圈內人脈緊急變現,拉粉絲、賣人情,在熟悉的自留地里艱難回血。
從“韓國出道偶像”到“國內明星子女的特殊商品”,定位的悄然滑落耐人尋味。
而小沈陽的緊急發聲,與其說是給女兒澄清,不如說是對自身影響力在國內市場尚存價值的最后一次壓榨式證明。
這波操作下來,給觀眾留下的最大懸疑,甚至不是專輯音樂本身如何,而是:這條倚賴家族星光、無視市場反饋、明知前路泥濘還要埋頭硬闖的路,究竟能走到哪里?第一張靠情懷收了99元,第二張,還能有多少人買單?
沈佳潤的第二張專輯已經在路上了。
它依然在韓國的錄音室里打磨著?
它是否更換了更“討巧”的模式?
小沈陽下一次發文的“力挺點”又會在哪里?
以及最關鍵的,當情懷被一次次消費,內銷的“冤種”粉絲額度還有多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