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后田地里秸稈堆成山,燒不得也留不得,農民兩頭犯難。過去點把火燒干凈省事,如今政策緊,田頭橫幅警告,燒秸稈成禁忌。陜西南鄭一位九旬老人燒秸稈被罰,照片上網引爭議,政策執行遇人情關。
村干部犯難:老人燒秸稈是一輩子習慣,管嚴了遭議論,松了又怕壞規矩。
焚燒秸稈有實效:滅病菌蟲卵、灰能肥田、除雜草,農民覺得老辦法管用??煞贌龎奶幰裁黠@:秋冬天霧霾加重,衛星能監測火點,還影響公路交通安全。有人抱怨:城市工廠污染不少,為啥盯著農田?
農民心里有委屈沒處說。專家支招秸稈還田,推廣機械粉碎法,可小農戶嫌人工費和機械成本高。重慶、河南試點秸稈變廢為寶,機器卡田頭、農民排隊等,耽誤農時引抱怨。
秸稈作飼料?
江蘇溧陽嘗試養牛,可秸稈儲運難、易發霉,實際效果打折扣。
農技站推“腐熟劑”讓秸稈降解,部分地塊次年還見半腐桿子,效率低難推廣。秸稈發電聽起來好,工廠收原材料靠補貼,補貼一停就可能斷糧,難持久。
安徽宿州有村子靠合作社,借企業力量秸稈壓塊出口,能否推開還難說。政策“一刀切”簡單,卻刺激矛盾,不少地方暗中允許“提前報備、定點燒”。
吉林梨樹縣秸稈還田試點成功,畝產提升,但照搬別處可能水土不服。部分地區禁燒后雜草難清,農戶施藥量增加,又和綠色農業理念有沖突。農民傳統燒秸稈的土辦法有智慧,科學利用得結合實際,別讓好經念歪。
村里多幾臺打捆機、鎮上設堆放點、政府多給補貼,這些需求很實在。
秸稈處理分片區、分時段精細管理,比一刀切強,可現實推行阻力不小。輿論熱議老人檢討書,現實里秸稈仍晾在田埂,農民燒也不是不燒也不是。秸稈在田,咋管咋變?
得看政策落地實不實,看各方出力真不真。
未來幾天別犯愁,先把秸稈歸攏好,等村里統一安排處理別亂燒。關注網易號,后續秸稈處理新法子及時告訴你,種地難題一起解。秸稈處理沒捷徑,兼顧環保和農時,多替農民想辦法才是真道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