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消息,當地時間7月3日,特朗普與普京進行通話,特朗普事后稱在烏克蘭問題上“毫無進展”,這番表態引發關注。特朗普一直想推動俄烏停火,甚至為此暫停對烏部分軍援,像“愛國者”導彈、“毒刺”防空導彈等都在暫停交付名單里,涉及超百枚反坦克導彈和約250枚制導火箭炮彈藥。可普京態度很明確,俄羅斯要實現“特別軍事行動”目標,消除沖突根源,不會放棄。這就導致特朗普的算盤落了空,他覺得普京“油鹽不進”,心里滿是火氣。
俄羅斯這邊呢,不是單純強硬。通話時普京特意提到美俄歷史淵源,說俄羅斯在美國獨立沖突和南北沖突中都起了重要作用,還祝愿特朗普的“大而美”法案能成功實施。普京這么做,是想借著特朗普執政的機會緩和美俄關系,畢竟拜登政府時期兩國關系挺緊張。而且俄美在能源、太空領域還有合作項目的意向,這說明雙方都有一定的合作意愿,但在烏克蘭問題上分歧太大。
普京(資料圖)
烏克蘭現在處境挺難。美國暫停軍援讓它很被動,俄軍又發起大規模空襲,用了477架無人機和60枚導彈,是沖突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烏克蘭沒辦法,打算退出《渥太華禁雷公約》,這樣就能生產和使用殺傷人員地雷了。要知道,現在烏克蘭30%的土地都被地雷污染,成了歐洲地雷密度最高的地方,退出公約可能會讓局勢更緊張。
歐洲在這場沖突里也有自己的考量。數據顯示,過去三年多歐洲對烏克蘭的援助超過1340億美元,比美國還多。要是美國徹底不管了,歐洲理論上能把對烏援助占GDP的比例從0.1%提高到0.21%,維持住對烏支持。但長期來看,歐洲在人工智能、量子技術等高端國防領域還得依賴美國,而且歐洲也沒拿出和俄羅斯和平共處的方案,只能跟著烏克蘭的節奏走。
俄烏沖突(資料圖)
中國在俄烏問題上的立場一直很明確,就是勸和促談。王毅外長說過,“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復雜問題沒有簡單解決辦法”,點明了問題關鍵。中國還向烏克蘭提供了4批人道主義援助,聯合巴西等國成立“和平之友”小組,努力推動停火。雖然中國不是沖突直接方,但作為有影響力的大國,中國的角色越來越重要,是維護局勢穩定的重要力量。
現在俄烏沖突陷入僵局,美俄各有打算,歐洲左右為難,烏克蘭騎虎難下。特朗普想靠暫停軍援逼俄羅斯讓步,可普京不吃這一套,堅持要實現戰略目標。歐洲雖然能暫時撐住,但長遠看離不開美國,也沒解決和俄羅斯的根本矛盾。烏克蘭退出禁雷公約,可能會讓沖突更殘酷,對誰都沒好處。
普京和特朗普(資料圖)
這場沖突已經持續三年多,各方都疲憊不堪。要解決問題,還得回到談判桌前,正視彼此的安全訴求。美國不能只想著停火,不管俄羅斯的合理關切;歐洲也不能光支持烏克蘭,不考慮長遠的安全架構。中國的態度很清楚,就是希望各方通過對話解決分歧,建立均衡、有效、可持續的歐洲安全框架。
現在的關鍵是,美俄能不能打破僵局,歐洲能不能拿出主見,烏克蘭能不能認清現實。和平的種子已經埋下,但能不能發芽,就看各方愿不愿意在利益和現實之間找平衡了。對俄烏兩國人民來說,結束沖突、不再有眼淚的明天,才是最渴望的結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