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7月5日訊(編輯 瀟湘)據央視新聞報道,當地時間7月4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大而美”稅收和支出法案,使其生效。
在此之前,美國國會眾議院3日下午已經以218票贊成、214票反對的表決結果,通過了該法案。該法案在更早些時候(7月1日)也已于參議院獲批。
“大而美”法案是特朗普2025年初重返白宮后推出的標志性立法議程。該法案主要內容包括延長特朗普在其第一個任期內于2017年通過的企業和個人減稅措施,讓小費和加班工資收入免于納稅等,其核心條款是降低企業稅。
當然,共和黨人在此法案中納入的內容遠不止于稅收——他們還冒險將醫療保險、軍費開支、移民和其他優先事項合并到了這樣一項“大到不能倒”的立法之中。
這一策略在國會兩院的立法投票過程中似乎最終取得了“成效”,由于共和黨人在法案中加入了足夠多的“甜頭”,從而克服了保守派對預算赤字的批評,也消除了中間派對社會保障系統削減過于嚴厲的擔憂。
然而,該法案也因造成聯邦援助削減、長期債務增加和為富人及大企業減稅等而備受爭議。不少業內人士就指出,這一法案使美國走上新的、更危險的財政道路。根據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的初步分析顯示,該法案不僅會在未來10年使美國赤字增加約3.3萬億美元,還會減少國家幾十年內的稅收收入。
值得一提的是,在對美國各行各業的影響方面,“大而美”法案的長期輻射效應顯然也不容小覷。該法案的最終版本為部分特定行業帶來顯著稅賦優勢,但同時也削減了其他部分行業的優惠政策。盡管醫療補助計劃和州及地方稅減免成為了該法案是核心焦點議題,但眾多產業領域也都受到了到該法案的波及。
以下是從行業層面剖析,“大而美”法案可能帶來的部分美國資本市場上的贏家與輸家:
贏家
芯片制造商
“大而美”法案規定,在美國本土新建工廠的芯片制造商,其享有的稅收抵免比例將從25%提升至35%。符合條件的新建項目需在2026年底前動工。這是特朗普政府推動AI革命關鍵技術本土化生產舉措的一部分。不少業內人士預計,若英特爾和美光科技等公司擴大其美國境內的制造規模,有望從中獲益。
能源企業
“大而美”法案規定,將在阿拉斯加、墨西哥灣的公共土地與水域以及西部多州,重啟油氣區塊租賃拍賣,恢復較低的特許權使用費率,并提升對碳捕捉再利用于石油采收項目的補貼力度。油氣生產商還將得以抵扣某些鉆探和開發成本。不少石油與天然氣行業的游說團體已將該法案形容為是一次“本壘打”(重大勝利)。
航空公司
“大而美”法案中包含了一項125億美金的資金,用于革新美國的空中交通管制體系。航空公司高管普遍支持該計劃,此前曾多次指出陳舊的設施設備是航班延誤的根源。行業組織也將視此法案為重要的首期投入,但強調要實現系統全面現代化,仍需后續數十億美金的資金支持。
地產開發商
“大而美”法案保留并拓展了現有的針對商業地產投資者和開發商的稅收優惠。其中包括一項“獎勵折舊”政策,這是2017年減稅法案的特色之一——允許地產公司100%抵扣多項房產改良費用。該法案還將對房地產開發項目投資延稅“機會區”的稅收優惠永久納入稅法。經濟適用房建設也有望得到提振。該法案將低收入住房稅收抵免項目擴大12%,該項目每年可資助約5萬套新住房的開發。
國防軍工企業
根據“大而美”法案,未來五年內,五角大樓將投入約1500億美元預算,用于艦艇建造、彈藥生產和導彈防御系統等大型項目,其中包括為計劃中的“金色穹頂”反導系統支付約250億美金的首期款項。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和Palantir Technologies等國防軍工企業可能因此受益。
私營學生貸款機構
受“大而美”法案影響,諸如SoFi等私營學生貸款機構,或將從聯邦學生貸款上限的下調中獲益。新規將研究生的聯邦貸款額度上限降至了10萬美元,此前多為13.85萬美元;醫學院等專業項目的貸款額度上限也將降至了20萬美元,此前多為22.4萬美元。貸款額度上限的降低,可能促使更多學生轉向私營貸款機構以填補資金缺口。
制造商
在“大而美”法案下,企業將享受一系列旨在刺激美國國內制造業的稅收減免——只要工廠在2025年1月19日(特朗普就職典禮前一天)之后開工,并在2031年之前投入使用,就可以對建廠成本進行全額稅收抵扣。該法案還為設備購置和研發成本,提供了更具永久性且更快速的抵扣機制。
輸家
電動汽車生產商
該法案將提前終止對購買或租賃電動汽車最高7500美金的補貼——9月30日之后購置的車輛將無法享受此項優惠。這對特斯拉、福特、寶馬等汽車制造商構成了挑戰。這些公司在美國市場推廣電動汽車本就困難,電動汽車的市場份額目前仍一直徘徊在美國新車銷量的8%左右。值得一提的是,該法案的早期版本,曾計劃將電動汽車補貼保留至2026年。
光伏和風能企業
在為期12個月的新可再生能源項目啟動窗口期結束后,開發商將不再有資格獲得特定的稅收抵免。生產太陽能電池板等可再生能源設備的美國工廠,預計短期內訂單會因開發商搶在截止日期前上馬項目而增長。但此后,他們將會嚴重擔憂客戶流失。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的John Gimigliano表示,“可再生能源企業是最大的輸家,預計拜登時代數千億美元的補貼將一去不復返。”
AI企業
本周早些時候,一項原本可能暫停州級人工智能監管長達10年(修改后縮短至5年)的條款,被從“大而美”法案中刪除。AI企業此前曾積極游說爭取此項禁令,認為遵守各州零散的監管法規,可能會阻礙高風險人工智能領域的創新。
部分高校
“大而美”法案中的一項條款提議,根據私立學院和大學的財富規模,對它們的年度投資收益分別征收8%、4%和1.4%的分級稅率,高于現行1.4%的普遍稅率。在校學生人數少于3000人的小型學院或將因此成為贏家,將獲得豁免。而最大的受損方預計將是哈佛、耶魯、普林斯頓等常春藤名校,這些學校預計將按8%的最高稅率繳稅。
食品企業
“大而美”法案削減美國國家食品券計劃(即SNAP),對包裝食品公司來說將是壞消息。過去幾年,大型食品公司尤其依賴于SNAP受益者的消費,許多食品公司目前已將對該計劃的削減,列為可能導致銷量下滑的原因之一。Bernstein分析師就估計,SNAP受益者貢獻了近9%的食品雜貨支出,卡夫亨氏、通用磨坊等食品公司,可能因該計劃的縮減而首當其沖。
物流企業
“大而美”法案取消了小額包裹的免稅權。近年來,聯邦快遞、UPS、DHL等貨運公司一直受益于電子商務包裹的蓬勃發展,如果成本上漲導致消費者需求下降,這些貨運物流公司的包裹數量可能會出現回落。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的數據顯示,其2024年每天處理約400萬個享受小額豁免的包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