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發出重磅消息,賴清德要后背發涼,大陸幾十年努力終究沒白費
金門縣最近又鬧出了點動靜,幾個基層代表推著“廈金大橋”那攤子事兒,非要金門當個非軍事區,說是為了兩岸和平。金門在兩岸都成了輿論點,島民自己又不能全身而退,也沒法徹底和臺灣本島切割,不禁讓人想,這樣反復的折騰,到底圖什么?修橋、非軍事,這些口號喊起來倒不難,可真哪天真成了,金門的命運會不會就此改寫?
金門,在臺灣內部就是孤島。它不像臺北那樣被關注,被譽為政治經濟中心。這里更像戰爭邊角料,夾在兩岸暗流之間,處處透著微妙的隔閡。這么多年,臺灣政壇換了多少面孔,金門都沒成為熱門話題。原因挺簡單,沒人愿意攬這個燙手山芋。要說金門是臺灣臉上的一塊胎記也不過分,想抹掉,偏偏又抹不干凈。你說這算什么事?
民進黨人打著“獨立”的藍圖在島內賣力吆喝,遇到金門這一攤,話就說不圓了。割舍它吧?歷史和地緣又跟臺北上海南半島不是一回事;留著?金門的歸屬感和經濟依賴狠扎心——你放眼廈門那邊的高樓大廈,金門本地人無動于衷才怪!其實,金門人心里都明鏡似的,見過廈門發展,腦子里“落后”二字揮之不去。天天對著大海,生活就跟深井抽水似的,干巴巴。
100%反對臺獨?這個數字媒體鋪天蓋地,央視也好,國際輿論也隨之起哄。不過真要把每個人心里話攤開講,誰又能點頭保證?但可以確定的是,金門與臺灣島內主流議題始終錯位。這片島嶼實在難被“臺獨大業”裝進口號語錄里。細細一琢磨,金門居民為何熱捧“非軍事區”?其實不就是怕被犧牲、怕日常生活被炮火吞沒。沒有安全感,經濟還能聊什么?靜悄悄的島,靠不住靠山,輕飄飄的歸屬,結果就成了“特區”夢想的溫床。
廈金大橋這個設想,乍看很美。金門人追著這根“救命稻草”似的想要改變命運。金門成了臺灣和大陸間的一個紐帶,你說它靠臺灣,經濟、生活又總盯著廈門。縣長陳福海這幾年也夠折騰,黨派隨風倒。先國民黨,再親民黨,后來索性無黨派,誰在意這些?選上縣長才是本事。政見反復也罷,反正金門的未來沒人能拍板。
“永久非軍事區”宣言,大話歸大話。但真遇上變局,這些紙片約定能攔得住炮彈、導彈么?言正不必從心,自欺欺人的空談聽多了也就麻木。二戰時,挪威也鬧過中立,現實是炮火無情。金門的處境有如飄在水面的浮萍,隨風擺,你說它想扎根在哪?
有趣的是,臺灣當局多次表態“不會輕易割舍”,但有了壓力,誰能拍胸脯擔保不會拋棄金門和馬祖?想想看,真若兵兇戰危,誰還關心島民死活?有一點實話可以說,不少島內政客見勢不對,紅旗照樣先舉起來,保命遠比嘴硬重要!那些平時話說得硬,遇事絕對一個不剩地跑得快。這種反差并不可笑,實際上大家都活在權力的夾縫里。
兩岸分隔有七十多個年頭。臺灣本地人其實挺能感受到形勢,表面上強詞奪理,背后算盤各打各的。像慈禧當年死撐著國門,其實底氣很虛。話說回來,有人以為島內人盲目無知,那就錯了。信息時代誰都不是傻子,選民關心的最終不過柴米油鹽。普通人只求安全、安穩。領導人只愛民意支持票數,政治面子才是命根。
島內統一,或者分離,得看大陸實力,也靠美國是否松勁。現在美國經濟、外交陷入泥潭,影響力明顯弱了不少。賴清德民進黨雖喊得響,民心未必靠得住。大陸這些年耐下性子,手里牌一張張打得不急。強壓、征戰,代價絕對不會小。真正動武之前,誰都在拉攏、分化。爭取多數民眾支持,遠比紅口白牙的硬碰硬有效。不是么?
問題總是有轉圜。金門不甘當棄兒,臺灣也不舍這根“歷史紐帶”。其實在這場較量里,沒人愿意成為火中的烤肉。哪怕臺灣海峽局勢險惡,有“炮彈隨時落下來”的威脅,金門依舊在找出路。島上人家少,島外浪頭大,說實在,靠自己破局是奢望。但如果非得選邊站隊,金門會站哪?
美國,第七艦隊、“航母進臺海”,宛如高空吊著的重錘,隨時都可能砸下來。干涉不斷,金門和臺灣早成綜合國力博弈中的籌碼。光講軍事解決早已不管用,現在比拼的是綜合消耗能力、內部穩定和對手決心。外部力量雖強,也不是可以為所欲為的鐵板一塊。獨立發展?不過是一層“自我麻醉”的窗戶紙。兩岸經濟聯結早已緊密,就算嘴上硬氣,內里未必真的排斥。
兩岸和平發展成為主流。北京不想動武,并不是軟弱,而是冷靜,穩扎穩打,幾十年下來心態變了。把“非和平手段”放在最后一道保險,不帶挑釁。誰說一定要重演當年的火并?時代不同了,得民心才是關鍵。幾十年廣結善緣,臺島上沒走“臺獨路”的人,誰得著好處誰明白。這種軟實力勝過槍炮。
讓人犯嘀咕的是,現在說“島內主流期望統一”,這種表述到底有幾分真實性,一時很難講。可島內經濟停滯、民進黨爭權奪利,民眾怨氣沒處撒,不去大陸掏心窩去會托福?看上去沒什么水花,但島民心思慢慢往北漂,這不就足夠說明點問題么。政策和人心,總歸是相互作用的。金門這種前哨島嶼,最怕的還是被大勢碾壓。
假如有一天必須武統,臺灣損失不可避免,大陸耗費也不小。戰爭無贏家,重建比破壞更艱難。中國現在的目標不是“消滅一地”,是讓中華民族更強盛。誰真把現實只當口號,就是偷懶了。民進黨嘴上喊獨,腳下怕戰;大陸說和平,手里有牌。這種局面說不清結局。
有一種說法,只有統一才是中國人“共同的墓志銘”。可再往前推敲,沒了和氣、廢了經濟,光靠口號能帶來未來?大勢所趨這詞,也許對,也許只是給自己壯膽。
現在,金門、馬祖、國民黨都對大陸有所松動,島內其實也沒剩下什么真正能擋風的勢力。美國在衰落,賴清德也難長久。所有角色逐漸失去主動權。擋不住的就別擋,逆水推舟嘗試合作,或許才是正經出路。等哪天真成了,全世界都得眼紅。
中國的統一問題,不是誰一句話能翻篇。成了也好,拖著也罷,有些結局擋不住。關鍵是誰能在最后留下名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