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整理手機資料的時候,翻出一些老房子的照片——是后來用手機將老照片拍下來的那種,突然想起了那時候還住在老房子里的奶奶。
盡管照片中沒有奶奶的身影,但記憶里的她卻出現在照片里的各個地方,耳邊似乎也回蕩著熟悉的話語:
“春不種,秋無收”;
“人哄地皮,地哄肚皮”;
“鍋不擦不亮,人不勤不旺”……
這些話沒半句文縐縐的詞,全是她從喂雞、插秧、縫補衣服的日子里攢出來的,也是從她奶奶那里聽過來的。
那時還小,和所有小孩一樣總嫌她嘮叨,“知道啦知道啦”地敷衍;如今過三十,被生活磨得焦頭爛額時,突然想起她的話——原來那些被我們當耳旁風的“老話”,早把人生的答案寫進了生活里。
最近讀到《有道理!那些讓我們受益一生的老話》,翻著翻著就濕了眼——原來奶奶沒說完的“土話”,都被畫成了熱乎的漫畫;那些年沒聽懂的理兒,終于在畫里懂了。
“奶奶的話”變成漫畫:
原來老話里,藏著最濃的愛
這本書的作者徐柏生是位60后漫畫家,他的創作靈感,來自童年和奶奶、姥姥相處的“嘮叨日常”。
那時候沒有手機,沒有動畫片,奶奶總在做飯時、掃院時、哄我睡覺前,用最樸素的話教我“過日子”:
“飯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她拉著我的手在巷子里溜達;
“種瓜能得瓜,不種能得啥”——她指著院子里的南瓜藤,說汗水才能換來甜;
“退一步海闊天空”——我和鄰居小孩吵架時,她蹲下來替我擦眼淚。
這些話,徐柏生記了一輩子。
后來他把它們整理成漫畫,用奶奶和孫子小寶的溫馨互動為主線,配上水墨風的生動畫面:奶奶身形略顯佝僂卻什么活都能干,小寶一蹦一跳對什么都好奇,連灶臺上的鍋鏟、墻角的笤帚都帶著煙火氣。
書中漫畫
那些曾經覺得“土”的老話,突然有了溫度——原來不是老理兒古板,是我們當年太小,沒讀懂話里的深情。
他的畫不僅被身邊老師、朋友的認可與鼓勵,在網上連載時還收到了許多年輕朋友的喜歡和支持。
后來在雜志上連載,并入選“2023第四屆丁聰杯全國漫畫插畫大展”,還被街道辦事處作為家風家訓展示,甚至登錄多家“數字收藏平臺”。
可謂老少咸宜。
六大篇章
藏著一生的“生存指南”
這本書最戳數藝君的,是它把老話按生活場景分成了六大板塊,像一本“人生使用說明書”,從上學到養老,從交朋友到養身體,每個階段的困惑都能找到答案。
學習勵志篇里,小寶對著課本抓耳撓腮,奶奶指著漫畫說:“書本不常翻,猶如一塊磚!”旁邊配著陸游的詩:“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原來“死讀書”不如“動手做”,這道理古人早說透了;
書中漫畫
為人處事篇里,小寶氣呼呼說同學“背后說壞話”,奶奶摸摸他的頭:“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畫面里兩個小孩從吵架到拉手,突然懂了:遠離搬弄是非的人,比爭輸贏更重要;
書中漫畫
健康養生篇里,奶奶端來泡腳水:“睡前泡泡腳,勝過吃補藥。”小寶縮著腳喊“燙”,奶奶笑著說:“腳底有全身的穴位,泡熱了,心也就暖了。” 原來最好的養生,從來不是高價保健品,是奶奶的一碗熱水;
書中漫畫
人生智慧篇里,小寶哭著說“考試沒考好”,奶奶指著漫畫:“百日連陰雨,總有一朝晴。” 配著《菜根譚》的“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突然明白:人生哪有過不去的坎,不過是時候未到。
書中漫畫
每句老話,都藏著奶奶的“人生經驗包”;每幅漫畫,都像奶奶坐在身邊,輕輕拍著你的背說:“乖,別急,這些事啊,慢慢來。”
漫畫圈大佬都說好:
這不是書,是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
這本書出版后,被漫畫界的前輩們爭著“安利”——
《大大可笑糖》作者朱森林說:“一幀幀畫面像鑰匙,打開了我記憶的門。這些老話,要長大以后才能慢慢明白。”
《鐘馗傳奇》作者林敏說:“每句對白如晨鐘暮鼓,每幅畫都浸潤著智慧的光。這是對民間智慧最深情的傳承。”
確實,在這個“快”到讓人焦慮的時代,我們總在追新、追變,卻忘了那些被口口相傳千年的老話,早把生活的本質講得明明白白:
它們像一盞盞老燈籠,掛在歲月的屋檐下,光不刺眼,卻足夠照亮腳下的路。
有一句話一直被年輕人嫌棄,那就是:嘴上沒毛,辦事不牢。
但其實這句話說的從來不是年紀,而是經驗。
就像書中說的那樣:
奶奶說:“經驗就像一盞明燈,幫你照亮了腳下前進的道路。人生每次經歷,無論成功還是失敗,都是一次經驗的積累。年輕人不管有多高的學歷,缺乏在工作中的實踐經驗,因此難免會出一些紕漏。”
經驗是經過歲月磨礪結晶出的寶貴財富。如果把成功之路寫成一本書,經驗和閱歷一定是分量最重的章節。在年長者積累的人生經驗中,蘊含的各種真知灼見可以幫助年輕人不再重蹈覆轍,降低犯錯成本。經驗和智慧并存,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行穩致遠。
作者用一幅幅有趣的漫畫,將那些聽起來“無趣的老話”,變得充滿煙火氣。
給孩子的成長課,給成人的治愈系
這本書的神奇在于,無論你是幾歲還是幾十歲,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答案”。
對孩子來說,它是漫畫版“十萬個為什么”:不用聽父母吼“快寫作業”,看小寶被奶奶“勸學”的漫畫,自然懂“千學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練”的意義;
對成人來說,它是一本“治愈系”生活手冊:加班到崩潰時,翻到“百日連陰雨,總有一朝晴”,突然有了撐下去的力氣;和家人拌嘴時,看到“退一步海闊天空”,火氣消了大半;
對老人來說,它是一本“回憶相冊”:翻著畫里的奶奶和小寶,像看見當年的自己,那些沒說出口的愛,終于在畫里“說”了出來。
徐柏生在序言里寫:“愿這些流傳千年的寶貴話語,通過這套漫畫,能夠觸動更多人的心靈,繼續傳承下去。”
是啊,那些被我們當“嘮叨”的老話,不該隨著歲月消失,它們是刻在我們文化里的基因,是照在生活里的光。
如果此刻的你,也懷念奶奶的溫度;如果想給孩子講講“老祖宗的智慧”;如果在快節奏里想找一份“慢安心”——這本《有道理!那些讓我們受益一生的老話》,值得放在床頭,時常翻一翻。
畢竟,有些愛,藏在漫畫里;有些道理,要慢慢讀才懂。
如果哪天翻到某一頁,突然想起奶奶的笑容,或者小寶的憨樣,那大概就是這些老話最珍貴的意義——它們不僅是道理,更是一代又一代的愛與牽掛。
希望這本書能陪你度過更多溫暖的日子~ ?
?上下滑動查看本書更多信息?
數藝社官方視頻號
看直播 不定期送書!
你可以從這些平臺關注:數藝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