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的印度有點兒“忙”,先是印度防長在北京拋出“永久劃界”橄欖枝、印外長對我國交底示好、莫迪登機離國,而新德里的社交媒體上,“環球觀光總理”的罵聲也沖上熱搜......
這幾場“大戲”在72小時內接連上演,暴露了印度怎樣的戰略焦慮?
6月底的青島,上海合作組織防長會議氣氛微妙,印防長辛格面對中國代表,拋出一番“肺腑之言”:中印應“盡快實現永久邊界劃定”,重建信任,妥善處理分歧。表面看,這像是2020年加勒萬河谷沖突后,印度遞來的橄欖枝。
其實印防長提出“永久劃界”并非突發善心,印方的真實意圖藏在細節里,辛格的“劃界”主張,核心目標直指中國藏南地區。印度企圖將英國殖民者炮制的非法“麥克馬洪線”合法化,把9.3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永久收入囊中。
更荒謬的是,印方竟提出用中國實際控制的阿克賽欽地區做“交換”,這無異于拿別人的錢包換自己的手表!
印度為何此時亮出底牌?背后的算計不難發現。
印方這一番表態,目的有很多個,其一就是挑撥中巴之間的關系。5月印巴沖突中,中國殲-10C戰機表現驚艷,后續中巴軍事合作持續深化,甚至傳出巴方采購更先進中國戰機的消息。印度擔憂中巴軍事合作深化使其陷入劣勢,企圖用“劃界談判”換取中國減少對巴支持。
其二是印度想要甩掉軍備包袱,解放軍在邊境基建和軍力部署上全面壓制印軍,長期對抗讓印度財政吃緊,急于通過“解決”邊界問題減負。
另外就是趁機轉移國內的焦點,印巴沖突失利引發民眾對莫迪政府的質疑,伊朗又曝光印度IT人員參與間諜活動,外交困局中急需轉移視線。
還有就是他們想要鎖定殖民遺產,將非法占領的藏南地區通過“永久劃界”合法化,完成英國殖民者未竟之事。
對于印度的“溫柔刀”,中方對此冷靜回應:邊界問題需時間解決,雙方應繼續通過現有機制溝通。就在辛格訪華前一個月,我國剛公布第五批藏南地名標準化名單,我們用主權宣示回應領土野心,比任何外交辭令都更有力。
就在辛格在“劃界”問題上表態后,印外長蘇杰生也談及了與我國的關系,他近期在紐約的發言頗具迷惑性。他聲稱印美關系不反映對華立場,而且自稱印度是中國的最大鄰國,試圖塑造印度獨立自主形象。
但現實卻截然相反,印度作為美國印太戰略的重點關注對象,曾經多次配合美國對我國發難;美國副總統訪印后,印度立刻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在金磚內部,印度更屢次否決去美元化提案,拖累集體進程。這種言行不一的操作,暴露其試圖在中美間雙向牟利的投機心態。
所謂“最大鄰國”更顯反諷,中印邊境爭端、對中國企業設投資陷阱、暗地支持反華勢力等行徑,與其宣稱的“鄰里友好”完全背道而馳。這種矛盾實質是印度對自身定位的認知失調,既想與中國平起平坐,又無法擺脫對華經濟依賴,更難以放棄借美國制衡中國的機會。
當印度的“邊境牌”和“抬身價”雙管齊下時,莫迪的專機于7月2日啟程,展開8天橫跨5國的“馬拉松式外交”。出發宣言豪情萬丈:深化全球南方合作!鞏固金磚領導力!
莫迪此次出訪時間之長前所未有,重點行程是巴西金磚峰會。出發前他突然改口稱金磚是“合作的重要平臺”,與之前消極態度形成鮮明對比。
這一轉變源于三重壓力:美國國力衰退導致印太戰略收縮,金磚吸納埃及、伊朗、沙特等能源大國后話語權提升,以及中俄在安全能源領域合作深化。印度如果繼續疏遠金磚,恐遭新興經濟體陣營邊緣化。
美商務部長曾公開施壓印度“要遠離金磚”,但印度最終選擇務實回歸。莫迪此行高調宣示要深化和其他國家的合作,正是試圖在金磚框架內爭奪發展中國家代表權,避免中國主導的區域合作機制稀釋其影響力。
不過,印度的想法很美好,但是現實卻是很骨感......
從加納黃金(到阿根廷鋰礦,莫迪打著合作旗號搶占資源;在非洲強推印度版支付系統UPI,打造“數字殖民地”;趕赴巴西峰會宣稱“重申創始國作用”,卻遭多國質疑參與度不足。
而且印度國內早已民怨沸騰,反對黨怒斥其為“環球觀光總理”,社交媒體瘋傳諷刺漫畫:莫迪手捧勛章站在金色沙灘,背后是舉著“我們要工作”標語的失業青年。有超過20%的青年失業率、持續通脹、負債累累的中產,當這些數字在燃燒,總理卻在萬里之外接勛章。
莫迪的算盤其實難掩狼狽的姿態:去年印度雖榮登“實力榜第三”,但國內經濟空心化嚴重。制造業占全球份額僅3%,850億美元對華貿易逆差像懸頂之劍。所謂“全球南方領袖”,不過是轉移國內視線的遮羞布。
印度這一系列動作揭示了他們的核心訴求,那就是在中美博弈中維持戰略平衡。經濟上深度依賴中國供應鏈,安全上又需借美國力量制衡中國影響力。這種“兩面下注”導致政策反復:既在邊界示好緩解軍事壓力,又加入美國主導的“印太安全網”;既參與金磚峰會,又阻撓去美元化改革。
但這種平衡術已經過時了,中國對印政策已形成清晰底線,邊境安全靠實力說話,中巴合作制度化不受挑撥,金磚機制重在務實推進而非口頭站隊。印度如果繼續“口頭示好、行動拆臺”,不僅難獲中方信任,更可能同時失去東西方陣營支持。
印度近期對華“柔性攻勢”難以掩蓋他們的焦慮,當美國靠不住、金磚不想丟、邊境耗不起時,言辭放軟成為成本最低的選項。但真正決定中印關系走向的,從來不是外交辭令的精致度,而是行動的一致性。
中國對解決邊界問題始終持開放態度,但前提是相互尊重和互不挑釁;對金磚合作更看重實質貢獻而非姿態表演。印度如果真想實現“龍象共舞”,需在邊境停止修路屯兵、對華政策擺脫“道德表演”的伎倆,畢竟國家的競爭與合作不相信話術,只相信實力與誠意。
參考資料:
中國國防部:中印防長舉行雙邊會見.--環球時報.--2025-06-26 20:53
印度呼吁中國達成持久邊界解決方案.--印度時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