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媽媽的假期“電子戒毒”實驗
“媽媽,我能玩會平板嗎?”
剛放假幾天,這句話簡直成了我家的暑假背景音。
兒子幾乎天天舉著他的小機器人,準時出現在我面前,眨巴著他那雙無辜又充滿渴望的大眼睛。
家里的氣氛?
循環播放著談判,警告,沒收,哭鬧,心軟......
比深圳七月的天氣預報還要準時。
我們放假啦
說實話,我也理解。
深圳的天氣,熱得像個大蒸籠,出門五分鐘,流汗兩小時。
我這個當媽的,一邊居家辦公,一邊要對付眼前的這只精力無限的小馬達,還得操心一日三餐,恨不得真能長出三頭六臂來。
平板游戲,妥妥的“電子保姆”。
只要平板一亮,整個世界瞬間都清凈了,哪個疲憊的老母親能不心動?
可是看著他一玩就喊不動,叫他運動充耳不聞,小眼睛像被膠水粘在了屏幕上。
我這心里啊,又急又氣,沉甸甸地像是壓了塊石頭。
老話說得扎心:“不管吧,怕他廢了;管吧,親子關系先廢了。”
假期育兒有困惑
引爆點在上周三。
我正焦頭爛額地碼字,兒子舉著平板第N次湊過來。
起初,我嘗試耐著性子說:“等媽媽十分鐘,忙完陪你玩個游戲,好嗎?”
他小嘴一撇,嘟囔著:“我就想玩平板游戲。”
等我好不容易碼完字抽出身,發現他房間門反鎖了!
我喊了十幾聲才開,人站在那兒,眼睛紅得像小兔子,一看就是玩過頭了。
那一刻,一股無名之火‘噌’地竄上來,混合著無力感和深深的挫敗感。
看著他低頭沉迷在游戲里的側影。
突然覺得,那個曾經粘著我講故事,拉著我做瘋玩的小男孩,好像被這塊發光的平板悄悄‘偷走’了。
不行!不能再這樣下去了!
一個念頭沖上頭頂:釜底抽薪!
假期育兒有妙招
趁他洗澡,我把他平板,我手機里,所有的游戲App,刪了個一干二凈!
手指點下刪除鍵,心里卻七上八下:“完了,完了,這‘核爆’級別的發現,世界大戰怕是要爆發!我這算不算是“獨裁媽媽”?”
果然,當他發現他的“精神食糧”憑空消失后。
憤怒,委屈,哭嚎,小拳頭錘著沙發:“媽媽太壞了,憑什么刪我的游戲!我恨你!”
看著他傷心欲絕的樣子,我心軟得差點就要妥協,去應用商店找回來。
但這次,我狠狠地掐了自己一把:不能心軟!
假期育兒有方法
我沒吼,也有講大道理,我知道那會兒他也聽不進去。
等他哭得差不多了,我坐過去,把他別扭掙扎的小身體摟進懷里。
“寶貝,媽媽知道你現在特別生氣,特別難過。游戲也很好玩,對不對?媽媽刪掉它們,不是因為不愛你,更不是為了懲罰你。”
“是媽媽覺得,我們在一起笑啊鬧啊的時間,好像被它們擠沒了。而且你玩久了,眼睛多累啊,媽媽心疼。”
兒子仍在小聲抽噎著,沒說話,但小耳朵豎起來了。
我接著說:“這事媽媽也有錯,光顧著自己忙,沒好好陪你,你才覺得只有游戲能解悶。”
“雖然游戲刪了,但是媽媽也給自己定了個新規矩:每天下午三點到五點,是咱倆雷打不動的‘不插電時光’!這兩個小時,媽媽放下手機,你也放下平板,我們一起找點好玩的事情做,怎么樣?你想玩什么,只要安全,媽媽奉陪到底!”
這一次,我拋出的不是冰冷的“禁止令”,而是一根帶著溫度的“橄欖枝”——更有趣,更鮮活的‘替代品’去填滿那片空白。
假期育兒有耐心
一開始,小家伙滿臉寫著不情愿。
頭兩天,“不插電時光”磕磕絆絆。
我提議下象棋,他說沒意思;提議畫畫,他嘟囔沒靈感。
我心里默念:沉住氣,別急。
第三天,我翻出了他小時候最喜歡的樂高拼圖:“還記得我們那個沒拼成的城堡嗎?要不要試試把它完成?”
他眼睛亮了一下,猶豫著點了點頭。
神奇的事情發生了。
當我們一起盤腿坐在地板上,在一堆五顏六色的拼圖里翻找,拼接,爭論著機關怎么設計,城墻怎么搭時,時間仿佛被按下了慢放鍵。
他專注的研究著圖紙,突然興奮地拽我:“媽媽你看,這里應該這樣拼!哇,這秘密通道好酷!”
看著他眼睛里閃爍的光芒,那種久違的,純粹的快樂和全情投入,比屏幕上任何一道‘Victory’的光都要耀眼,都要動人。
慢慢地,我們的“替代活動清單”越來越豐富:
變身廚房小幫手揉面團,客廳秒變迷你運動會,關了燈開家庭故事會......
不從哪天起,他跑過來問:“媽媽,我們下午玩什么?”的次數,遠遠壓倒了那句“媽媽我能玩會游戲嗎?”
他的笑容變了——不再是對著屏幕的傻笑,而是在我們一起瘋跑,一起尖叫時,那種開懷,,有溫度的笑。
那句曾經讓我頭皮發麻的“媽媽,我好無聊啊”,也越來越難得聽見。
他開始給自己找樂子:
翻出落了灰的故事書看的津津有味,鼓搗他的科學小實驗套裝弄得滿桌“魔藥”,或者就趴在窗邊,安安靜靜地看云朵變魔術。
親子關系肉眼可見地回暖了。
他開始主動湊過來,跟我分享他在書中看到的有趣的知識,或者在外面玩時新認識的朋友叫什么名字。
我們之間的對話,終于跳出了“作業做了嗎?”和“別玩游戲了!”的死循環。
假期育兒小收獲
我收獲了什么?
是無數個充滿互動,笑聲的夏日午后。
但最讓我心頭一暖的,是孩子的眼中重新燃起的,那簇對真實世界充滿好奇與熱情的小火苗。
我們之間,好像找回了一條曾被電子信號干擾的,溫暖的連接線。
這場“刪游戲”風波,最終成了給我自己上的一堂關于“陪伴”價值的實踐課。
它讓我徹底明白:
“堵”永遠筑不起堤壩;
“疏”,才能引向生機勃勃的河流。
與其耗盡力氣去嚴防死守那方寸的屏幕,不如用心在孩子心里點亮一盞燈,用陪伴織一張更有吸引力的網。
孩子渴望的,不是永遠在線的游戲,而是父母永遠在線的愛和關注。
這個暑假,我們刪掉了游戲,我們卻意外贏了更多——贏回了比任何虛擬金幣都珍貴百倍的,真實世界的歡笑,成長,和緊緊相擁的溫度!
各位戰友,你們的暑假“電子攻防戰”戰況如何?
是智取?是堅守?還是達成了某種“和平協議”?
快來評論區嘮嘮你的實戰經驗或心頭煩惱吧,咱們互相支招,報團取暖,做孩子成長路上,更智慧的“盟友”!
↓↓↓ 三連一下,整個假期,
天天好心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