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最近在對華問題上很活躍,尤其是在印巴空戰之后,以及中國學者接受印度采訪時提出的“高志凱線”,再次引發了對于中印邊界問題的熱議。
而在上合防長會議期間,印度防長干脆提出了最直接的請求:和中國劃定邊境線。與此同時,蘇杰生在對美對華關系上,都做了更新表態。
印度防長的訴求到底是為了什么?莫迪此時離國外訪,又有什么目的?
印度防長提出永久劃界
印度防長拉杰納特·辛格表示,希望中印推動永久性邊界劃定。這一表態被外界視作印度,在中印關系出現緩和跡象背景下,主動試探中國立場、為未來邊界談判設定新起點的信號。
畢竟長期得不到實質性進展的邊境談判,已給印度的安全、軍費與國家戰略布局,帶來持久壓力。印方邊境基礎設施建設、部隊后勤保障不及解放軍,造成實際防御代價高昂。
中印在軍力數字、武器現代化和后勤補給等方面的結構性不對稱,使印度在邊界爭議長期化過程中消耗更多資源。
而隨著中國與巴基斯坦軍事技術合作深化,印巴在邊境的對峙局部升級,印方對中國出口軍備助力巴方十分關注。
通過推動永久劃界,無疑是向中國傳遞,希望平衡中巴與印中,在南亞影響力的訴求。中印邊界問題一旦解決,印度或可集中資源于經濟發展和地區治理,削減安全領域的不確定性。
邊界議題背后的雙重算盤
不過印度主動提出永久劃界,表面上是推動邊界和平、構建新秩序,實則背后隱藏著主權認同與戰略博弈的多重訴求。
印度多次希望以歷史遺留線——例如“麥克馬洪線”等,作為官方邊界基礎,進而阻斷中國對于藏南等爭議地區的主權主張。
在這一背景下,印度向中國提出永久劃界,很大程度上是試圖讓中國默認,現有印度控制區的合法性,這對于中國來說,是涉及主權的重大議題。
實際中,中方堅持通過現有接觸機制、由雙方共同制定解決議程,持守底線、避免在原則問題上妥協。在這一輪互動中,中方強調維護和平與穩定,但未對印度劃界表態作出具體讓步。
多邊平臺的博弈與裂痕
上合組織青島防長會議,為中印邊界及安全議題,提供了多邊舞臺。在此次會議中,印度防長辛格在簽署聯合聲明環節拒絕列名,理由是聲明未能回應其反恐訴求。
然而,這卻暴露了印度希望借多邊機制,將對巴雙邊矛盾帶入國際組織,通過輿論和政治壓力促使相關成員表態。
不過這一單邊做法在成員國間,并未獲得廣泛認同,反而是進一步強化印度,在多邊平臺的邊緣化姿態。
過去一年,印度已多次在上合和金磚等區域,或新興經濟體多邊平臺上,就“一帶一路”、去美元化等議題持否定態度,甚至有數次拒絕聯合聲明或集體行動。
這種以自身利益為中心的策略,讓印度“享受組織紅利卻不愿承擔合作責任”,逐漸被核心成員視為策略性阻力,而非真正的推動者。
邊界談判與外交大戰略的連接
印度推動中印劃界行動,不單單是局部軍事安全問題,而是服務于其整體外交戰略。放在中美競爭和亞洲治理秩序重塑背景下,印度希望自身定位成為“夾縫中的平衡器”。
蘇杰生外長公開強調,印度是“中國最大鄰國”,在全球體系當中既不會簡單選擇和美國深度捆綁、也不對現有中印關系完全暗淡。
而對自身“最大鄰國”身份的不斷強化,既展示希望通過地緣身份,爭取中國的尊重與對等,也有為自身“南亞次區域領頭羊”角色造勢的考量。
在接受外媒采訪時,蘇杰生表態,印度已在多領域與美方建立牢靠合作網絡,但對華關系又不得不保持一定穩定,這種策略有利于印度,在地區動蕩和全球經濟壓力下靈活調整。
莫迪訪“全球南方”
將邊界議題、雙邊視角拉回印度整體大國戰略,還需關注莫迪近期的八天五國出訪行程。
此次莫迪橫跨加納、阿根廷、巴西、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納米比亞等,非洲和南美重要國家,既有“數字合作”“關鍵礦產供應鏈”協商,也有大力推動新興市場多邊合作。
莫迪希望在發達經濟體主導的舊有格局之外,拉動“全球南方”形成,以印度為地緣中心的經濟、技術、投資網絡。
在巴西,金磚峰會成為印度對外示強的平臺,盡管印度未必支持去美元化,或深度體制性改革,但基于包括全球南方貨幣多樣貿易、提升話語權等方向與中俄呼應。
莫迪強調金磚是連接新興經濟體,和“被忽視國家”利益的重要渠道。然而,印度在“全球南方”框架下增加曝光度,雖有助于盤活自身國際話語權,但現實困境也不容忽視。
長期以來,印度發展合作項目,往往以動員僑民、文化外交為主,缺乏大規?;A設施投資、貿易便利化和新興產業落地的能力。
盡管莫迪此次訪問塑造了“團結全球南方”的新戰略意象,但各國對印度能否提供超越政治象征實際方案持觀望態度。
畢竟印度在全球金融治理、數字貨幣、貿易政策等領域仍有自身保留;對去美元化、金磚機制下新支付體系等改革,持審慎乃至否定態度。
維持“既參與又限制”姿態,已成為印度多邊政策的顯著特征——這讓金磚內部協調難度提升,也使得印度在集團內部集體行動時影響力受限。
影響中印關系演變的關鍵變量
印度近年來圍繞中印邊界、上合金磚多邊機制、全球南方布局等議題的系列舉措,意在通過戰略騰挪、議題平衡以及外交籌碼累積,在復雜動蕩的國際環境中爭取更有利空間。
防長提出“永久劃界”,外長突出“最大鄰國”身份,莫迪主動出訪新興市場國家,都是印度在多線并進戰略中的具體行動。
但是中印關系未來的走向,不僅受制于中方對于邊界、安全與經濟合作的原則立場,也取決于印度對多邊機制,和全球治理改革議題的實際參與度。
能否實現從議題策動向實際合作轉變,將決定印度在國際“邊緣化”與“提升存在感”兩條道路上的選擇空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