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燁捷)日前,2024-2025年全球發明大會中國區(英文名稱:Invention Convention China,簡稱ICC)上海賽區總決賽舉辦,來自上海、江蘇、浙江、福建4地的1000余名小發明家齊聚申城,角逐7月底于河南鄭州舉行的全國總決賽入場券。值得注意的是,江蘇、浙江、福建等周邊省份的參賽選手達2000余名。
小朋友們展示自己的發明。恒源祥集團供圖
ICC是一項青少年全球發明創新競賽項目,其中國區比賽由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發起、中國友好和平發展基金會主辦,聚焦科技創新、社會責任與國際交流。上海賽區已經連續舉辦三年,賽事吸引了恒源祥集團、3M中國、上好佳、錢學森圖書館、上海地震局等企業與組織持續加入,已發展成為“政府引導、企業支持、社會參與”的多元賽事模式。
今年的參賽項目中,聚焦環保、健康、無障礙生活等社會議題的作品比例較高,體現了青少年對公共事務的敏銳關注與責任擔當。來自上海世外小學的“飛天小潘達”小隊全部是二年級學生,他們的發明聚焦騎行場景中存在的安全隱患,計劃通過設計一套交互穿戴系統提供解決方案;來自上海美國學校的兩位女孩將目光投向無家可歸者群體,她們設計了臨期食物共享存儲柜,既能讓受助者體面地獲取食物、擺脫領取時的羞恥感,又能讓食物捐贈者在避免浪費的同時傳遞愛心。
參賽者向評委介紹自己的項目。恒源祥集團供圖
值得關注的是,科創素養正呈現顯著的低齡化趨勢。不少8-10歲的小發明家已能熟練運用編程、傳感器等技術工具,將天馬行空的創意轉化為可操作、能落地的發明原型。
企業界專家給予青少年發明作品行業反饋。恒源祥集團供圖
據悉,今年的評委陣容不僅涵蓋各省市的科創教育工作者,還包括3M、恒源祥、老科協科普委等企業和社會組織的代表,他們從產業應用、市場需求、前沿科技等多元視角對作品進行評審。這種評審模式在確保結果更具全面性與權威性的同時,也能讓小發明家能從比賽中直接獲取來自不同領域的專業反饋。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