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黃旭華在南海做深潛試驗時,順道回了趟家看望母親,誰知93歲高齡的老母親,望著30年未見的兒子,竟然說不出一句話來......
他一進門,母親就愣住了,盯著他看了十幾秒,嘴唇哆嗦著,卻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她并非認不出兒子,而是巨大的情感沖擊讓她一時難以言語。
這事發生在1988年。那年,黃旭華已經64歲,剛剛完成一次巨大的深海試驗。
那是中國核潛艇歷史上最危險的一跳,潛到底,再浮上來,艇毀人亡只在毫厘之間。黃旭華沒讓別人冒這個險,他自己上了艇。
他是中國第一代核潛艇的總設計師,從1958年起,整整三十年,他都在為那艘“龍宮”潛艇默默打拼。
沒有人知道他去哪了,家人也都以為他早就死在了某個不知名的地方。他自己也不知道能不能活著回來。
從1958年那天起,他就從世界上“消失”了。他告訴妻子自己是“出差”,但這一去,就是三十年。沒有信,沒有電話,連鄰居都以為他和家里斷了關系。
其實不是不想聯系,是不能。那是國家最高級別的保密項目,一句話說錯,就可能出人命。他把名字藏了,把身份藏了,把一切都藏了,只剩下一個編號。
他犧牲掉的不只是三十年的人生,還有對父母的孝順,對妻兒的陪伴,對自己的那點夢想。
他最初的夢想是想做醫生的。
他出生在廣東的一個醫學世家,從小就被灌輸“救人”的道理。可后來,他親眼看著戰火燒到村頭,看著同胞死在異國槍口下,他忽然明白,救人得先救國家。
一個醫生救不了這個國家,但一艘核潛艇,能救。于是他果斷轉了專業,走進一個全然未知的領域,成為一名核潛艇設計師。
但那時候的中國,哪有什么核潛艇?連完整的圖紙都沒有。他們靠算盤算結構,用計算尺測數據,甚至買來一個西方的塑料潛艇玩具,一點點拆開研究。
就是在這種原始條件下,黃旭華和他的團隊,一點一點把中國的核潛艇從無做到有。
1970年,中國第一艘核潛艇成功下水,震驚世界,那是他人生中第一次接近成功,但他沒有停。
1988年,南海深潛試驗,是最后也是最危險的一步。那是一次沒有退路的試驗:如果失敗,艇毀人亡,尸骨無存。
但黃旭華還是決定親自下水。沒有人勸得住他。他說:“我不下去,誰下去?”
最終,核潛艇成功浮出水面,中國的深潛技術邁出了最關鍵的一步。那一刻,中國終于有了自己的“水下長城”。
試驗結束后,他沒有回北京,也沒有開慶功會。他悄悄地,順道回了趟老家。他想見母親。這是三十年來,他第一次有機會面對面地看看她。
家門口,他敲了很久才有人應聲。門開了,母親坐在椅子上,眼神渾濁,身體顫抖。她93歲了,眼睛已經看不清東西,耳朵也聽不見太多聲音。
黃旭華站在她面前,喊了一聲“媽”。母親先是發愣,然后嘴唇哆嗦著,手也在抖。她想說話,卻一個字也說不出來。
黃旭華跪下了。那一跪,是三十年的虧欠,是半生的沉默,是一個兒子對母親最深的愧疚。
他哭了,哭得像個孩子。
他父親去世的時候,他因研發處于關鍵期未能回去,只能在試驗場朝家鄉方向磕頭至額頭出血;現在好不容易見到母親,這無言的重逢更顯錐心。
這一刻,他才真正明白,自己失去了什么。可他從來沒有后悔。有人問他,如果能重來一次,還會不會走這條路?他沒有絲毫猶豫的說,會,因為國家需要他。
2013年及2019年,國家獎勵了他最高科學技術獎及共和國勛章等榮譽及獎金,他一分沒留,將所獲獎金全部捐出去了,用來支持科研事業。
他覺得,做了這些事,不是為了成名,不是為了錢,只是因為那時候國家真的需要。
參考:痛別!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今日在家鄉安葬——2025-06-29 13:15·政知新媒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