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閱兵成了中美俄領袖同臺競技的舞臺,誰是真贏家?誰又要被踢出牌桌?
9月3日,中國將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勝利80周年”大型閱兵。普京確認受邀出席,停留4天。這事剛定下來,特朗普也被曝收到邀請,美方甚至為他專門安排了9月訪華行程。
一場表面激念、實則暗流涌動的外交大戲就這樣悄然開場。要知道,這可不只是閱兵那么簡單。這背后藏著三國權力格局的重新洗牌,攪動著亞太、歐美、俄烏戰爭、中美對抗的多條戰線。
更微妙的是,這場游戲的最大輸家,恐怕既不是美國,也不是俄羅斯,而是日本。
普京這次來頭不小
先說普京,他這次訪華,真的不一般。
按說這位克里姆林宮的主人,平時出訪都是來去匆匆,三天算長的了。可這回不同,8月31日到9月3日,整整四天,創下了他2012年重新當總統以來的紀錄。你想想看,一個國家元首愿意在外國待這么久,說明什么問題?
不只是禮節性訪問那么簡單,俄總統助理烏沙科夫直接說了,這次訪問"極為罕見"。
除了要和中方商討核心議題,還有個重頭戲要出席,就是9月3日的抗戰勝利80周年閱兵式。
俄總統助理烏沙科夫說得直白:
現在中俄關系“處于巔峰”,普京這趟就是來給中國“撐場子”的。更關鍵的是,普京前腳剛拒絕和美國高層會談,后腳就公布訪華計劃,擺明了告訴世界:俄羅斯“向東看”是鐵了心的長遠戰略。
這背后的信號可就豐富了,要知道,中俄兩國在一年內兩度在對方核心紀念活動同框,傳遞出的已經遠超"戰略協作"那點意思了。今年早些時候,俄羅斯舉辦"衛國戰爭勝利80周年閱兵",中方也作為重要嘉賓應邀出席。
現在普京回訪,這種互動頻率在大國外交中確實罕見。
而在俄羅斯國內,普京一貫重視二戰勝利紀念,將之作為凝聚民族身份、穩固政權基礎的重要敘事節點。在這個層面上,中俄共祭抗戰勝利既是政治上的默契,也是對當下全球秩序失衡的共同回應。
然而,比普京更令外界揣測不斷的,是特朗普是否會真正成行。
據多家外媒報道,中方確實在與特朗普團隊溝通,不僅發出了正式的訪華邀請,更可能在此基礎上單獨邀請他以特殊嘉賓身份出席九三閱兵。
一旦成行,那將是美國在華出席此類紀念活動的歷史性突破,也將意味著全球力量版圖的一次象征性重構。
要知道,自2015年以來,中國的閱兵活動雖曾邀請包括聯合國官員在內的國際政要,但始終未有美方總統級人物出席。
若此次特朗普登上天安門觀禮臺,將是中美建交以來在紀念反法西斯戰爭這一議題上的首次高級別同框。
但國內反對聲浪已成最大阻礙。共和黨鷹派痛斥“向中國低頭”,國防部警告“稀土或流向軍工”;78%紅州選民反對“對華妥協”,TikTok封禁爭議更激化年輕群體對立。特朗普的訪華路,注定在叫罵聲中蹣跚前行。
之前他們一直主張全面遏制中國,甚至鼓噪要和中國 “脫鉤”。但特朗普要是不顧這些人的反對執意訪華,就說明務實派在白宮占了上風。
道理很簡單,美國企業界早就坐不住了,37 萬億國債壓頂,通脹高燒不退,特斯拉、通用這些巨頭天天游說政府,要求緩和對華關系。
特朗普雖然嘴上強硬,但商人出身的他最懂利益權衡,稀土斷供的教訓太深刻了,繼續和中國對抗下去,美國經濟吃不消。所以這次訪華背后,其實是美國統治集團內部路線之爭的結果,務實派用 “國家利益” 說服了強硬派。
不過,這樣的三方聚會,勢必令某國心情跌落谷底,因為這國家很可能成為這次國際博弈中的最大輸家。
假設美俄美三國領導人在9月3日同時現身北京,對于日本來說無異于晴天霹靂。
自4月2日特朗普公布全球對等關稅政策以來,美日之間經過七輪談判,但雙方依然在核心問題上未達共識。
日本要求美國取消對其汽車、零部件以及鋼鐵鋁產品的關稅,但美國態度堅決未變。同時,美國希望日本增加對美國產大米的進口,遭日本堅決回絕。
多家媒體推測,7月9日后,特朗普極可能大規模加征關稅。
被“勝利”遺忘的東京孤島
當大國領袖們盤算著在長安街上如何握手時,東京正被一種局外人的恐慌所籠罩。
就在普京確認訪華的同一時間,日本的“高波”號驅逐艦悍然闖入臺灣海峽,還拉著菲律賓在南海搞軍演。這種閱兵前夕的刻意挑釁,像個被冷落的孩子在拼命刷存在感。
回應來得迅速而冰冷。中國海空軍全程“陪護”,并在宮古海峽用實彈演習,逼得日艦狼狽撤離。更具諷刺意味的是,演習期間,美軍的“尼米茲”號航母悄悄后撤,那一刻,美日同盟的底色,看起來有些虛。
日本的賭注越下越大。修改和平憲法,公布安保三文件,大幅增加軍費,揚言“臺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幾乎是在把國運押在別人的戰車上。
可一旦美國總統真的出現在反法西斯勝利的觀禮臺上,那本身就是一種政治表態。這個信號足以限制美國對日本軍事松綁的支持,等于親手掐斷了日本重走軍國主義老路的最大念想。
經濟上的打擊則更為致命。對華水產出口雪崩九成,漁民大批失業。美國反手對日本汽車加征25%關稅,而中國的電動車正血洗東南亞市場。汽車和漁業,兩大支柱產業同時被釜底抽薪。
國內,3.5%的通脹率是四十年未見的噩夢,連米價飛漲都引發了社會騷亂,內閣支持率早已跌破警戒線。
最沉重的,是歷史的審判。當300名抗戰老兵、蘇聯援華航空隊和飛虎隊的后人受邀觀禮,整個世界都會再次聚焦日本的侵略罪行。閱兵式,成了它的道德刑場。
而98名議員集體“拜鬼”的丑聞,更讓它在國際上顏面盡失,連東盟都拒絕為它的涉臺聲明背書。
他曾以為給美國當馬前卒,就能換來庇護,卻沒想過自己可能只是個隨時被丟棄的“戰略耗材”。
終局的鐘聲,長安街的潛規則
故事的結局,似乎早已寫好。
當普京的專機降落在首都機場,特朗普的團隊還在為能不能佩戴國旗徽章出席閱兵而反復扯皮時,東京首相官邸里堆積如山的緊急報告,已經為這場大戲畫下了最殘酷的注腳。
八十年后的這場勝利者盛宴,有著不言而喻的潛規則:贏家們在導彈和談判桌前穿梭,用稀土和石油重新勾畫世界版圖。而輸家,則被牢牢釘在歷史的罪責和地緣的孤島上,連一張入場券都換不來。
長安街上空,當殲-22劃破云霄,那震耳欲聾的轟鳴,既是獻給和平的禮炮,也是為軍國主義亡靈敲響的最后一記喪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