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劉曉惠 實習生 勞蘭婷
“不開玩笑,我要去海南避暑了!”一位網友在社交平臺上發布了一個帖子,引來不少網友跟帖:“剛從海南回來,不是很熱,顛覆認知。”“我每年暑假都帶孩子去陵水避暑,別人都不信。”“海風吹著很舒服!”……
海南、清涼,看似不搭界的一對詞,實則藏著熱帶海島獨有的氣候密碼。熱帶季風性海洋氣候,年平均氣溫在22.5℃~25.6℃之間,四面環海,海風送爽。海南的別樣清涼,只有身處其中的人才能真正感受到這里的舒爽。
近日,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沿著“上山、下海、入館、悅文”的官方清涼攻略足跡,探訪多個市縣,看看在旅途中如何一路清涼游海南。
游客在陵水分界洲島海邊體驗摩托艇水上項目,盡情享受清涼。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茂 攝
上山
雨林深處 山風微涼
盛夏時節,漫步瓊中百花嶺山間,你會聽到兩種聲音:頭頂,遮天的樹蔭下,蟬鳴如雷;腳下,滔滔的流水,嘩啦奔騰。這種特有的聲音貫穿成游人的登山“BGM”(背景音樂),在樹蔭和流水的交錯下,讓人在炎炎夏日走入清涼世界。
作為海南中部首個按5A級旅游景區打造的雨林文化旅游區,海南百花嶺熱帶雨林文化旅游區里有豐富的雨林自然景觀。行走在登上百花嶺瀑布的石階上,一路藤蘿纏繞、老莖生花,每一口呼吸都有直達心肺的舒爽感。
沿著石階一路向上,不過20多分鐘,百花瀑布便豁然出現在眼前。那水流如一條素白的綢緞,從崖頂傾瀉而下,擊在下方的巖石上,濺起萬千如銀珠般的水花。在瀑邊稍立片刻,臉頰、褲腳、衣領便都被細密的水珠浸得潤潤的,方才還纏身的暑氣仿佛被這清涼的水霧悄悄卷走,只剩下透心的舒爽。
百花嶺的清涼最叫人有體驗感的是名為“雨林穿梭速滑”的游玩項目。這條速滑道長達2000多米,游人兩兩一組坐在小皮艇上,順著玻璃棧道上的水流順勢而下——時而急轉彎,被離心力推著貼向艇邊,時而俯沖滑行,感受雨林植物從眼前掠過。整段路程像一場穿梭在雨林中的過山車,比任何解暑良方都來得鮮活。
百花嶺最有清涼體驗感的“雨林穿梭速滑”游玩項目。 百花嶺景區供圖
據介紹,百花嶺景區將于7月中旬至8月底推出清涼節活動,既有適合親子互動的趣味項目,也有契合年輕人喜好的潮玩體驗,還有滿足中老年人需求的休閑度假內容。景區還將高山雨林茶從傳統煮泡改為冰飲形式,讓游客在炎炎夏日中感受山間獨特清涼。
下海
浪尖起舞 碧海舒爽
午后,太陽高照,許多人對這強烈的陽光唯恐避之不及,在萬寧日月灣的沙灘上,一群年輕人則在烈日下逐浪。陽光、海灘、沖浪,速寫出了一幅青春熱烈的模樣。
他們腳踩沖浪板奔向翻涌的浪花,浪尖起身時,海風裹挾著海水的涼意撲面而來,將正午的暑氣掃得一干二凈。哪怕不慎落水,咸澀的海水也帶著恰到好處的清涼,來自成都的沖浪者王向說:“這比內陸午后黏膩的空氣要舒爽太多。”
下午4時許,陽光褪去了幾分鋒芒,灘涂帶著海水的溫潤,沙灘上的人群漸漸多了起來。家長們牽著孩子在淺灘追著小螃蟹,浪花漫過腳踝時,總能引來一串清脆的笑鬧。
“你看這沙子涼絲絲的,踩上去很舒服!”來自武漢的游客李書岳正幫女兒把小水桶灌滿海水,小姑娘蹲在沙灘上專注地堆著沙堡,額角的碎發被海風吹得輕輕揚起。
李書岳笑著晃了晃手里的防曬霜,“來之前朋友都說‘瘋了吧,帶娃去海南挨曬’,結果來了才發現,海風一吹比家里空調房舒服多了。”她說孩子天天追著問“媽媽明天還來挖沙子嗎?”
在三亞灣海邊,小朋友樂享清涼。海南日報特約記者 陳文武 攝
在日月灣國家沖浪隊訓練基地前的一處椰林里,數十個遮陽傘撐起,每把傘下年輕人三三兩兩地躺在沙發上,海風陣陣帶來清涼快意。
來自廣州的游客楊霖晶和朋友們擺著不同的姿勢拍照,她說:“萬寧太chill(松弛)了!和夏天簡直是絕配。”當天,她們一行三人早上去沖浪游泳,下午在海邊放松休閑,傍晚又去玩了摩托艇,一天把“玩海”的花樣翻個遍,解暑又盡興。
入館
文化傳承 心靜身涼
當熱浪席卷,恒溫25℃的博物館和圖書館也是游人的理想避暑勝地。
在陵水新村鎮潟湖水岸,外觀如一頂“疍家帽”的海南疍家博物館吐納著大海的氣息,海風吹來悠揚的疍歌,帶游客走進這個視水為陸、以舟為室、浮游江海的群體,體驗疍家人的清涼生活。
走進疍家博物館,這里以展演融合的方式講述著海南疍家文化。你可以登上“漁船”,透過光影看疍家漁人潛入碧波、打撈珍珠的身影;你可以駐足疍家船屋模型前,船頂的竹編涼棚、艙側的透氣舷窗,都藏著海上納涼的智慧;再往里走,展區還原了疍家人的“海上廚房”,晾曬著的咸魚干泛著琥珀色,配上一碗稀飯,便是夏日的清涼滋味。
海南疍家博物館館長林桐哲告訴記者,“自2023年開放參觀以來,博物館已經接待了20萬左右的游客,研學團隊2萬人次。臨近暑期,博物館的研學課程中不僅有疍家文化講解,還有疍家傳統非遺結網,疍家帽編織等手工體驗課程等。”在這里,既能觸摸疍家人與海共生的智慧,又能在沉浸式體驗中避開烈日,讓文化研學也帶著清爽的海味。
悅耳的山歌時時縈繞,隨處可見的黎族阿婆織錦、編藤,全景式展示黎族男女的嫁娶風俗,把黎族文化搬到舞臺上……走進檳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區,如同走進一家黎族文化的動態博物館,是游覽,更是品讀。
“阿妹,快來喝一杯鷓鴣茶!”走在景區,時常會被熱情的阿姐攔下,與其說他們是景區里的“NPC”,不如說是鮮活的文化使者。順著阿姐的指引,記者走進黎族船型屋,這里雖為造景,卻逼真還原了傳統民居的風貌,“我們小時候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的。”黎族阿姐林金妹說。如今,她每日向五湖四海的游客展示黎族生活,言語間盡是滿足與快樂。
悅文
美食娛樂 夜風吹拂
“如果來三亞,只能去一個地方,我一定會選鹿回頭。”傍晚時分,在三亞鹿回頭山頂上,來自河南的游客陳樹硯毫不掩飾對這里的愛意,“你看這海風多舒爽,這眼前的景象多美,張開雙臂你就能擁抱三亞的夏天!”
順著他目光的方向看去,整個三亞盡收眼底,落日把海面染成金色,城市的燈光正沿著海岸線次第亮起。晚風穿林而過,帶著山腳下椰林與海水的混合氣息,吹散了白日最后一絲燥熱,站在觀景臺的人們,享受著獨屬三亞的清涼舒適。
夜幕中的鹿回頭山頂,熱鬧得恰到好處。沿山路蜿蜒而上,百余米長的山道一側,小攤、店鋪一字排開,現烤的椰絲餅飄著焦香,冰桶里鎮著的水果茶,貝殼風鈴也和晚風纏在一起叮當作響,夏日盡顯生動浪漫。
半山腰有個小舞臺,有人在那兒唱歌彈琴。大家隨便站著或蹲著,有的手里舉著冰鎮椰子,有的拿著扇子跟著節奏晃動。大家邊看邊聊,臉上都帶著笑意,大概是這熱鬧勁兒和涼快的風,讓人覺得挺舒服。
三亞鹿回頭旅游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徐世理介紹,景區正是依托夜間涼爽的氣候優勢,打造了豐富的清涼夜游體驗,如每天夜間上演的舞蹈演藝、樂隊駐唱、魔術表演等活動,讓游客在山間晚風里既能感受熱鬧氛圍,又能避開白日暑氣。
海南的夏天,早已打破“只有炎熱”的刻板印象。在這里,避暑不是躲進空調房的妥協,而是與自然相擁的暢快。正如那些在社交平臺分享“海南避暑”的網友所說,這片海島上藏著太多關于清涼的驚喜,等著每一個人來親身體驗,親身收藏。
(海南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