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連日高溫。膠東海濱雖一向號稱避暑勝地,但此番亦在熱浪籠罩之中。打開社交軟件,吐槽天熱之聲不絕于耳,“空調”“風扇”“冰塊”等與降溫有關的物品,也一時成為高頻詞匯。筆者觸景生情,不由得聯想到兒時鄉村生活的若干避暑往事。現將相關記憶略作整理,與諸君重溫。
筆者生于八十年代末,童年記憶則集中于九十年代。彼時,空調在鄉村尚屬罕見之物,能安裝者即可謂“富戶”;電扇則是多數家庭的常規配置,尤其以龍口出產的“金龍牌”多見;但亦有不少年長老者,習慣于勤儉節約,不舍額外用電,他們對于電扇,要么干脆不買,要么買而不用,代之以手搖蒲扇來驅趕熱氣。
吹電扇,固然是當年多數家庭普遍的降溫手段,但也并非唯一方式。就筆者個人記憶而言,白天下河塘,傍晚上平房,午后樹下打保皇,皆屬常見避暑做法。
所謂“白天下河塘”,即靠河水之涼來降溫。九十年代之際,多數鄉村小河尚常年流淌,水位不深且水質較清,是很受孩子們青睞的游玩場所。尤其是盛夏時節,常有人在此戲水洗澡以避暑。
當然了,河道地形復雜,并非處處皆可戲水。通常而言,各村小河皆有幾處適宜下水的固定地點,一般在“洗衣區”周邊。而水草淤泥較多之處,不僅容易失足,且多有水蛭等物出沒,通常被排除在外。至于水庫等蓄水場所,因水深危險,亦被視為兒童“禁區”,但難免仍有以身犯險者。此類噩耗,舊時頻有,聞之痛心。
白天可用河水降溫,傍晚則有夜風送涼。乘涼之處,可“大場”亦可“平房”。“大場”系公共場所,晚飯過后,人們就各帶板凳馬扎陸續趕來,以男女區分,相熟者圍坐一圈,彼此聊天攀談,通常至九點以后方散。“平房”則系私人空間,倘若不愿動身出門,則攜帶涼席木桌,登上自家平房,先憑桌吃飯,再躺席休憩,有時迷糊睡下,一覺便到天亮。
以上大概是九十年代中前期之場景,此后電視節目逐漸增多,不少人隨之形成追劇習慣。大場和平房之上,慢慢冷清下來。
盛夏之際,為相對農閑時期。鄉民們在避暑之余,也會利用這段空暇進行娛樂。總體來看,打保皇撲克當是最為普遍的娛樂方式。每到午睡之后,街坊鄰居們便會湊起一桌,在室外有樹蔭之處開始對戰。保皇撲克一般是五人成局,有時來人較多,未能上桌者只好以替補身份在旁圍觀,運氣好時,可中途上陣。
打牌講究氣勢,而保皇夠級尤甚。牌局刺刀見紅之際,無論男女老少,皆是掄起胳膊出牌,常能把木桌砸得劈啪作響。按說如此用力,并不利于散熱。但大家專注于牌局,早已將溫度忘之腦后,此即可謂“心無旁騖而涼”吧。
時過境遷,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空調已不稀奇)和自然環境的變化,下河塘、上平房之場面,如今較為少見,唯獨“打保皇”之傳統仍延續較好。但延續歸延續,受鄉村人口老齡化的影響,牌局之上,已鮮有年輕面孔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