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鳥朝鳳》圍繞彷徨少年和受傷小鳥,講述了是一個關于成長、愛和感恩的故事。7月5日-27日,這部音樂舞蹈劇場回歸上海音樂廳,開啟第三輪駐演,連演25場。
第三輪回歸,演出設置了一個彩蛋:特邀嗩吶演奏家登臺,吹響嗩吶經典《百鳥朝鳳》,為音樂舞蹈劇場注入民樂生命力。
“這是一部用身體寫詩的音樂舞蹈劇場。”導演、編舞劉曉邑說,觀眾被邀請進入一場自我投射的感官體驗,每個人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少年和屬于自己的鳥兒。
舞臺宛如一個由白色羽毛形成的鳥巢。舞美設計師張弛以“羽”為概念,打造出一個輕盈的“巢”狀演繹空間,舞臺、樂隊、觀眾席融合。
現場還特別設置了樂隊。原創音樂由王宇波操刀,在他看來,《百鳥朝鳳》講述了一個平凡人的成長史,“通過抓取平凡人成長的經歷,通過小鳥這個意象,與觀眾尋覓共鳴。”
《百鳥朝鳳》把音樂立方打造成一個隱秘輕柔的鳥窩。在互動環節,演員們會化身溫柔鳥兒,飛向巢中的觀眾,圍繞在他們身邊輕輕舞動。
不少2刷、3刷老觀眾再次回到劇場。一位3刷觀眾稱:“每一次看百鳥都有新的感受,一回到鳥巢就意味著夢開始了。”
“《百鳥朝鳳》不斷給你驚喜。觀眾離演員極近,能看到演員眼神的能量不斷外溢,很多點讓人渾身一顫。”觀眾陳浩霖說。
線下活動中,《百鳥朝鳳》會與上海野鳥會合作,展示上海30羽不同候鳥的知識卡片,現場還能聽到實地采集的10余種鳥類鳴叫聲。
《百鳥朝鳳》會邀請華東師大生命科學學院高級工程師唐思賢做客,科普鳥類遷徙和上海鳥類現狀。
《百鳥朝鳳》還發起線上征集“長大以后,讓你覺得很WOW的瞬間”,緊扣劇中少年與鳥的成長蛻變,邀請公眾分享生命中的閃光時刻與成長感悟。劇場準備了展示區,可以觀看投稿的“WOW”瞬間。
今年,95歲上海音樂廳打開建筑邊界,同步開啟三大駐場項目,探索文旅融合新范式。
7月18日至8月31日,沉浸聲VR沉浸體驗作品“尋找秘譜:穿越上海 1930”將與觀眾見面,讓音樂廳建筑的前世今生,成為可觸摸的記憶。
7月17日-31日,國風音樂現場“海上生民樂”將迎來第六輪演出,前五輪累計125場演出,印證其文旅價值。
“三駐場”均設有文創銷售,并和友鄰商戶聯動優惠消費,通過駐場流量激活文旅生態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