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請知悉。
近期社會上流傳出一種說法,稱老年免費乘坐公交的福利政策將被全面取消。今后各地政府將結合自身經(jīng)濟、交通狀況對現(xiàn)有政策進行精細化調整。
如今網(wǎng)絡上,已經(jīng)有不少人支持城市取消老人免費乘車制度。甚至有人表態(tài)稱,老人的其他社會權利也應該進行重新審視。在全國各地公交財政接連暴雷的現(xiàn)狀下,老人是否應該免費乘坐公交?未來的公交福利政策又該如何延續(xù)?
取消免費乘坐
3月18日,河北省張家口市赤城縣通泰運輸公交集團的旗下分公司,對外發(fā)布了一則通知。內容如下:接縣交通局通知,將正式取消老年人公交車優(yōu)惠補貼。因公司運營困難,自今年4月1日將不再辦理老年卡業(yè)務,所有乘客均按照票價收費。
中國公交車老年卡優(yōu)惠政策源自于上世紀八十年代,七十歲以上老人憑借證件就能免費乘車。進入二十一世紀后,全國各大城市經(jīng)濟都得到了迅速發(fā)展,各級政府也開始大力改善民生福利,將老年卡幾乎普及到了全國各地,其年齡門檻也下調到了男性60歲、女性55歲或者50歲。為了便利,多地后續(xù)又推廣了IC卡,實現(xiàn)了電子化管理。
既然實現(xiàn)了普及性惠民,為何全國各地又傳出要取消老年人免費乘車政策呢?在此我們先以赤城縣的運營狀況舉例,赤城縣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常住人口19.8萬,2023年GDP體量為72.53億元。
政府信息查詢中得知,赤城縣19萬常住人口中,又21.2%是65歲以上老人,數(shù)量為4.2萬。據(jù)當?shù)鼐用穹从?,縣城公交乘客的主要群體就是老人與中小學生。
張家口市通泰運輸集團是國資委百分百控股的國企,負責全市公交系統(tǒng)的運營,其下屬赤城分公司則負責全縣的公交運營。赤城城區(qū)共有53部公交車,每天往返16條運營線路。
中國新聞周刊第一時間聯(lián)系到了赤城交通公司,相關負責人回應道:原本政府是給予公司一定補貼的,但由于地方財政過于緊張,導致補貼遲遲未能到位,所以才取消了老年人免費乘車政策。公告發(fā)布以來,公司也接到了不少老年人的咨詢,目前縣政府正在和公司溝通資金缺口問題,全面取消并非是最后的事情解決方案。
赤城公交取消老年免費票的事件,在社會各界引發(fā)了廣泛熱議。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副所長楊新苗面對采訪時表示:取消老年人免費乘車,并不能徹底解決公交企業(yè)的運營難題。
東南大學交通發(fā)展研究中心主任顧大松也認為,老年人作為公交乘客的主要群體,若是免費政策取消,會喪失相當龐大的客流量。屆時公交車的整體人流會更少,發(fā)車間隔會更長,服務質量也會隨之下降。
但社交媒體上的部分年輕人,對于取消老年人免費乘車一事卻紛紛拍手叫好。因為在現(xiàn)實生活中,因為讓座問題而爆發(fā)矛盾的事件不在少數(shù)。有網(wǎng)友分享自己參加異地培訓,早上八點選擇搭乘公交車前往目的地,結果發(fā)現(xiàn)整個公交車全是老人,幾乎沒有空座,也沒有幾道年輕人的身影。
實際上在炎熱的夏季,不少老年人為了節(jié)省電費,會選擇前往公交車以及地鐵上吹吹冷氣。很多人還會呼朋喚友,在車上閑談聊天,這就有些惡意占座的成分了,或多或少會激化部分年輕人對老人群體的不滿。
為了避免老人刻意擠占公共資源,上海早在2017年就取消了免費乘坐制度,改用為提供交通補貼。海口市也規(guī)定70歲老人乘公交車只享受半價優(yōu)惠,讓老人在享受社會優(yōu)待的同時,也避免了公共資源的侵占。
相較于全面普及老人免費乘車制度,半價優(yōu)惠和交通補貼制度才是年輕人更能接受的政策方式。截止2021年,我國已經(jīng)擁有2.6億老齡人口,且2030年將會上漲至3億以上。如此龐大的老年群體,即是資源,一定程度上也是社會負擔,要做好長遠的政策規(guī)劃,防止公共資源被過度侵占。
公交政策的未來
疫情后三年以來,全國最慘行業(yè)恐怕就是公交公司了。公交車作為城市交通配套,本身就具備公益性質,車票并非它們的主要盈利業(yè)務,想要維持全市公交機構的正常運轉,政府財政補貼才是第一大頭。
但疫情以來,全國多地的各行各業(yè)都經(jīng)歷停擺,地方經(jīng)濟陷入增長遲緩,百姓的收入上不去,自然激發(fā)不了太多消費動力。沒有各類稅收作為依靠,地方財政收入很難實現(xiàn)充盈狀態(tài)。在入不敷出的狀況下,時間一長就會出現(xiàn)地方債務堆積。
比如之前的遵義道橋集團債務暴雷,貴州直接上報國務院火速支援。后來貴州的地方債務便陷入了多米諾骨牌效應,驚天大瓜接連出現(xiàn)。
2022年中國地方債務達到35.1萬億,各地城投債高達55萬億,其中債務率高發(fā)地集中在吉林、云南以及貴州等中西部省份。地方政府自身難保,更和談拿出真金白銀來補貼公交呢?
其次就是客流量的銳減,2020年全國公交客運量為442億人次,到了2022年就下滑到353.37億人次,短短一年間減少了135億人次。在網(wǎng)約車、電動車、地鐵等交通工具相繼涌現(xiàn)的背景下,公交的可替代性變得越來越強。
貴州某縣城有一家公交公司,目前內部共有80名員工,其中56人是駕駛司機,另有43臺運營車輛。全縣共有5條運營線路,每年駕駛員工資累計為300萬元,但公司的每天毛收入僅有1萬元上下。除去燃料費和維護費,整個公司目前的運轉堪稱十分艱難,只能勉強保證存活。
于是今年以來,這家公司又開通了廣告和出租業(yè)務來提升盈利水平。但即便如此,公司目前的負債仍高達800多萬,面臨著巨大資金難題。在這種情況下,再去實施老年人免費乘坐政策,無疑更是雪上加霜。
公交運營壓力日漸劇增的同時,城市管理者必須將老年出行福利政策從普惠轉向精準。國內個別城市已經(jīng)開始階梯式免費制度了,每個月定量為老人設置免費乘車次數(shù)。
比如太原市規(guī)定,每月為60歲老人提供60次免費乘車服務,超出部分則自付。成都市則針對65~69歲老人,每月設定100次免費上線,這個標準因地制宜。
一些地區(qū)還推行了綜合補貼形式,比如上海每月為老人發(fā)放300~500元不等的出行津貼,可供老人根據(jù)自身出行需求靈活安排,避免侵占公共資源空間。地方政府也能通過監(jiān)管津貼發(fā)放,來確保資金的使用合理性。
還有些城市采取了限時免費措施,比如寧波規(guī)定65歲以上老人,在工作日的上午7~8點半,下午的4點半~6點,乘坐公交需要進行付費,其余時段則一律免費。
你所在的城市公交,近期又有哪些政策變化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