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2025江蘇青少年書法大賽初賽評審在南京圓滿舉行。這場由江蘇省硬筆書法家協會指導,江蘇鳳凰出版傳媒集團、江蘇省教育書法協會主辦,江蘇鳳凰新華書店集團、現代快報承辦的省級專業藝術賽事,自征稿啟動以來吸引全省青少年踴躍參與。至6月30日截稿,大賽組委會累計收到投稿作品14000余件,經專家現場評審,4000多名選手將晉級決賽。
初賽評審現場專家評委合影
權威評審坐鎮:
以專業視角守護賽事公平
初賽評審現場,軟筆與硬筆兩大組別會聚書壇權威專家。軟筆組由江蘇省書協副主席劉燦銘、黃正明、謝少承及省教育書協副會長夏成滿組成;硬筆組則由原中國硬筆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江蘇省硬筆書法家協會終身名譽主席汪寅生,江蘇省硬筆書協主席吳勇、秘書長朱凱、副主席孫大權等專家領銜。評委們逐件審閱作品,從筆法規范、章法布局到文化內涵層層把關,確保以“公平、公正、嚴謹”的標準選拔優秀選手。
初賽評審現場會
專家解讀:
超萬件作品背后的教育圖景
劉燦銘
“今年的作品明顯能看到傳統功底的扎實。”江蘇省書協副主席劉燦銘在評審中感慨,青少年對傳統書法的取法學習更為深入,不再局限于單一流派,而是廣泛涉獵不同時期的經典。他觀察到,無論是學校課堂還是校外培訓,都在通過經典法帖引導學生深入傳統,“筆墨間能看到他們對書法程式的理解,這為未來發展埋下扎實伏筆。從作品中可以看出,孩子們的視角不再局限于過去熟悉的幾家經典,而是有了更廣闊的書法視野,這也得益于對傳統書法的深入學習。”
黃正明
江蘇省書協副主席黃正明則從地域文化視角解讀賽事成果:“江蘇書法教育能走在全國前列,正因為我們始終堅守‘傳統為根’的理念?!彼谠u審中注意到,無論是中小學課堂還是培訓機構,都將經典法帖作為教學核心,“作品中沒有出現‘胡亂書寫’的現象,這說明從臨摹到創作的教學鏈條是扎實的?!备屗@喜的是部分小學生選手的作品:“筆法成熟度超出年齡預期,這種‘童子功’的積累正是江蘇書法文化根深蒂固的體現?!贝送?,他特別肯定賽事對審美教育的推動:“從用紙用墨到章法設計,孩子們已懂得通過作品傳遞美感,這種審美啟蒙將影響他們一生?,F代快報持續舉辦青少年書法大賽,已形成江蘇書法教育的標志性品牌,對區域文化傳承意義深遠?!?/p>
夏成滿
江蘇省教育書協副會長夏成滿關注到年齡差異下的成長軌跡:“低齡選手筆法雖顯稚嫩,但路數正;高年級學生中已有能寫出成熟作品的‘小書法家’?!彼貏e強調賽事平臺的社會價值:“今年投稿量突破去年,數據背后是孩子們對展示平臺的迫切需求。當下社會能為青少年書法學習者提供的專業展示渠道仍顯不足,而現代快報舉辦青少年書法大賽通過搭建規范化競技平臺,既為孩子們長期的書法練習提供了成果檢驗的機會,也讓他們在切磋中明確進階方向,這種‘以賽促學’的模式切實推動了全省中小學書法教育的落地,更讓孩子們在筆墨展示中收獲文化自信?!?/p>
汪寅生
江蘇省硬筆書協終身名譽主席汪寅生以“守正筑基”為核心觀點展開分析:“書法教育需遵循‘先規范后創新’的邏輯,小學生尤其要把漢字結構寫端正、筆畫寫清晰?!彼谠u審中特別指出兩類現象:“六七歲低齡選手只要整體書寫清晰、結體端正就能入圍,這是對啟蒙階段的合理包容;但部分十六七歲選手反而忽略基本功,筆畫潦草、結構松散,暴露了基礎訓練的缺失?!彼粲鯐ń逃龖貧w本質:“守正是創新的前提,只有把傳統根基打牢,未來才能在藝術表達中厚積薄發。”
吳勇
江蘇省硬筆書協主席吳勇則結合教育部漢字規范書寫要求,構建“實用+審美”的教育框架:“從2013年《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到去年的規范書寫專項文件,國家層面對漢字教育的重視已提升至新高度?!彼赋鲇补P教學需分階段突破:“低年級側重‘寫對字’,確保筆畫順序、結構規范;中高年級需兼顧‘寫好字’與‘寫快字’,從楷書過渡到行楷,既提升卷面得分率,又滿足日常書寫效率需求?!眳怯绿貏e強調文化內涵的滲透:“硬筆書寫不是機械臨摹,而是通過筆法訓練理解漢字背后的文化美學,讓孩子們在橫平豎直中感受‘方塊字’的哲學智慧?!?/p>
朱凱
江蘇省硬筆書協秘書長朱凱則從作品形式規范角度提出具體建議:“低齡選手在章法上普遍存在‘落款缺失’問題,部分作品甚至未標注姓名或內容出處,這是創作完整性的重要疏漏?!彼瑫r提醒材料紙使用誤區:“部分輔導老師未引導學生核對內容與格子數量,導致出現‘詩句未抄完’或‘落款無空間’等情況。”朱凱強調細節對作品的影響:“一幅完整的書法作品需兼具筆墨功底與形式美感,姓名章、落款日期等元素如同‘作品的名片’,缺失會直接削弱藝術表現力?!?/p>
孫大權
江蘇省硬筆書協副主席孫大權則從作品設計同質化問題切入:“優秀機構的輔導能看到‘個性化’痕跡——不同學生采用不同灑金紙、色宣或仿古箋,書寫內容從唐詩宋詞到名言警句各具特色,這才是書法教育該有的樣子?!彼F場舉例對比:“部分機構統一使用相同紙張、書寫相同內容,作品如同‘流水線產品’,既抹殺了學生個性,也限制了創作思維?!睂O大權呼吁書法培訓應回歸教育本質:“書法不是標準化生產,而是通過因材施教激發每個孩子的藝術靈性,讓作品成為個人審美與文化素養的獨特表達?!?/p>
初賽評審會現場
決賽前瞻:
4000多名選手將分場競技
據大賽組委會負責人介紹,初評晉級名單將于近期通過現代快報“現代plus”官方APP發布,并以短信形式通知各晉級選手,敬請廣大參賽選手留意手機短信。為滿足廣大參賽選手的參賽需求,今年現場決賽將分軟筆、硬筆兩場次舉行。針對初賽評審中發現的“落款缺失”“形式同質化”“基本功不牢”等問題,評審專家、江蘇省硬筆書協秘書長朱凱特別提醒:“完整的作品需要落款、印章等細節加持,輔導老師應注重形式美感的引導,避免因格式疏漏影響作品完整性。”
這場持續數月的書法盛事,不僅是一次技藝比拼,更成為觀察江蘇青少年傳統文化教育的窗口。正如評委們所言,當孩子們的筆尖既能觸碰傳統經典,也能呼應時代審美的變化,書法這門古老藝術便在傳承中煥發了新的生命力?,F場決賽將于7月19日(硬筆專場)、20日(軟筆專場)兩天在南京舉辦,屆時小選手們的現場表現值得期待。
現代快報/現代+ 記者 卞唯偉/文 吉星/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