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馬雪平
近日,德州市第一中學學生姜耀珺、時梓熙憑借在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中的優異成績與扎實的綜合成績實力,通過“強基計劃”分別被清華大學、西安交通大學錄取,為學校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書寫了嶄新篇章。
從左到右分別為 姜耀珺、魏于凱、時梓熙
2024年,在第41屆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中,德州一中取得了亮眼成績,其中,姜耀珺在決賽中斬獲銀牌,時梓熙榮獲省級賽區一等獎。這份成績的背后,是他們多年來對物理的執著熱愛。姜耀珺回憶道:“我從初中時,就非常喜歡物理科目,買了很多科普書與教科書,就像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進入高中,在魏老師的悉心指導下,我系統參與競賽訓練。”時梓熙也感慨:“競賽的磨礪,鍛煉了我的心態,對物理的熱愛也在一次次挑戰中愈發熾熱。”
競賽與課內學習的平衡,是不少競賽生都要面對的難題。姜耀珺在高二時也曾因成績波動陷入迷茫,“那段時間有些迷茫,但我告訴自己不能放棄。”他積極調整學習方法,穩住學業成績,保持兩者的平衡,最終以678分高考成績(物理97分),破格入圍清華大學強基計劃。在學習中,他認為最重要的是“熱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確立興趣后便要努力堅持下去,才可以走得更遠。”時梓熙同樣交出了亮眼答卷,通過“強基計劃”以648分的高考成績被西安交大物理學專業錄取,“競賽訓練中帶給我的不僅是知識,更鍛煉了我面對困難不退縮的勇氣。”
“競賽訓練頻次保持每周三次左右,以課余時間學習、假期強化相結合的方式推進。”德州市第一中學物理競賽教練魏于凱說,針對熱愛物理科目并成績較突出的學生,進行培訓,采取"難題指導+自主學習"模式,引導學生攻克比高考難度更高、范圍更廣的競賽內容,姜耀珺與時梓熙常以自主討論、互助啟發的形式突破難題。
競賽訓練尤其注重學生綜合能力培養,復賽多為長題干計算題,答案常需書寫數頁,對邏輯嚴謹性與書寫規范性要求極高,實驗環節則考驗動手能力。“他們倆都是很堅持不懈的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很好。”魏于凱說,但學生們難免有遇到困難挫折時,當學生陷入低谷時,他便積極與學生進行溝通,通過交流往屆案例、心理疏導等方式助力堅持。
姜耀珺是德州首位憑借“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優異成績+強基計劃”被清華大學破格錄取的學生,在新高考背景下,這種新的升學模式,為德州學子開辟了新路徑,詮釋了"綜合成績+單科特長"的雙輪驅動優勢。魏于凱認為,物理競賽的學習不僅為學生提供了更豐富的個性化發展的土壤,學習過程中對綜合學習能力的提升,培養自主學習、邏輯思維等能力也很有幫助。
德州一中始終服務國家人才強國戰略,將拔尖創新人才培養作為重點工程。通過優化競賽培養策略、打通多元升學渠道,讓更多具備學科特長的學生獲得綻放光芒的機會。正如姜耀珺在分享中所言:以興趣為帆,以堅持為槳,方能在學業之海抵達理想彼岸。這不僅是兩位優秀學子的成長注腳,更成為德州一中探索創新人才培養的生動縮影。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