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家住普陀區長壽路的視障市民汪先生向“新民幫儂忙”求助稱,從長壽路拐至常德路,一路前行至新會路后,這一段總長約200米的人行道上,盲道完全“消失”,給殘障人士的出行造成不便。
前天上午,記者從膠州路長壽路路口開始,一路向北步行。這段人行道上均鋪有盲道。行人經過時,大多會有序自覺地避開盲道,往兩側繞行。經長壽路常德路交叉口后,記者注意到,盲道在這里“戛然而止”。記者沿常德路向南前行,一路行走約200米后,來到新會路人行道附近。這一路上,竟也完全不見盲道的蹤影。
從長壽路右拐到常德路后沒多遠,盲道便“消失不見”。
汪先生講,盲道對于他們這樣的特殊群體來說,就好像是一條為他們出行“保駕護航”的“生命線”。“從長壽路一轉彎后,阿拉就‘摸’不到盲道了,沒了方向,肯定是有點心慌的。”汪先生告訴新民晚報記者,每天,他都要前往附近一家盲人按摩店工作。這段路是他的“必經之路”,如今,他已很難獨立行走,必須依靠家人陪同,或冒險貼著靠近非機動車道的邊緣來行走。記者在現場觀察到,該路段人流量大,緊鄰多個商業體和住宅區,非機動車時常“借”人行道行駛,客觀上也加劇了安全隱患。
采訪中,有不少過路市民也直言,無障礙設施不能“斷頭”,應當保證設施設置規范、連續,且能被有效使用。“盲道是否齊全,也是城市文明的體現。”王女士說;市民汪先生更是呼吁,相關部門應當盡快落實無障礙設施建設標準,“同樣是市中心的主要道路,不能‘厚此薄彼’:長壽路上盲道‘充足’,常德路和新會路上卻‘缺位’。更不能把實事項目做成‘半拉子’工程。”他直言,應當注重無障礙步道“全覆蓋”,全面提升城區的整體環境品質,提高各類人群的幸福感與滿意度。
原標題:《一拐彎盲道沒了蹤影 市民呼吁無障礙設施不能“斷頭”》
欄目編輯:陳浩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徐馳 通訊員 孟繁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