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唐朝尚法,目前傳世的法帖,以碑刻、墓志居多,比如歐陽詢《皇甫君碑》、顏真卿《顏家廟碑》、柳公權《玄秘塔碑》、唐太宗《溫泉銘》等,皆是拓本傳世,當代很多學者,信奉米芾、啟功的“碑刻不可學”。
他們認為碑刻,所制作的拓本,筆畫拘謹、平直,帶有金石氣,還無墨色變化,學習時間一久,會有單調、僵化之病,實際上,并非所有的唐代碑作,均是枯燥無味,初唐之后,行書入碑,增添活力。
而且出身顯赫,地位高貴的人,所用篆刻工匠,必要熟悉書法家的風格,知其筆法,細細刻印,使用的石料等,也精挑細選,這樣制作的碑刻,最大程度保留古人筆法,風韻仍存。
譬如今日,日本首次公布于世,一幅唐朝“太監”墓志——《高延福墓志》,就重現唐人神韻,字字細膩生動,高延福名字一出,大家可能一頭霧水,但是說道“最牛太監”高力士,眾人必然熟悉。
此人乃是高力士的養父,歷仕四朝,對其具有提拔、養育之恩,不夸張的說,高力士權傾朝野,富貴無盡的人生,高延福占9成功勞,正因如此,他離世之后,為之邀請名匠書丹、刻碑。
此碑刻于開元十四年(726年),全稱《大唐故中大夫守內侍上柱國渤海高府君墓志銘并序》,全碑有27行、滿行27字,共計700余字,由蘇靈芝書寫,單字約為3厘米,蘇靈芝號稱“寫碑圣手”。
古人曾言:“視北海(李邕)則加莊,視太師(顏真卿)則又多雋”,當時他的名氣,比顏真卿還高,水平更是超其一大截,深得唐玄宗的賞析。
此碑創作,更是竭盡全力,字字精妙入微,起筆藏鋒、收筆干脆,提按輕重得宜,疾徐節奏分明,結體欹側多姿,極守端莊,又具妙趣,可謂字字珠璣。
這幅《高延福墓志》雄秀兼具、生動多姿,堪為唐代“最美墓志”,乾隆年間,于陜西出土,后不知所蹤,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五月,被畢沅發現。
資料記載:“此碑向在農家,幾為柱礎者數矣。乾隆辛丑五月,余以二萬錢購得之,今移置靈巖山館”,他用2萬錢購得,并全面修復,制作“初拓本”。
這幅“初拓本”近代,不慎傳入日本,直到近期才公開,卷內字跡完整、清晰,細節詳盡可察,甚至石花也清晰無比,非常適合臨摹,學習純正的古人筆法,夯實基礎,初步了解行書的流暢感,利于日后銜接
而今,我們對《高延福墓志》,進行1:1超高清復刻,推出便攜經折裝,加入現代字注釋,幫助初學者識讀,非常適合臨摹與欣賞,與原作毫無二致,見此品如見原作,市面獨此一家,若您喜歡可點擊下方商品鏈接一觀。
作品為我店獨家版權,侵權抄襲者必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