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恐怕要進入第四消費時代了,很多人還不清楚這意味著什么,依舊投身創業,進入模仿行業。殊不知,社會趨勢已發生重大變化,這些行業在第四消費時代注定前途黯淡。
先說說一些奇怪現象,讓大家感受感受。比如,你有沒有發現小區周邊的理發店在倒閉?城市里的很多奢侈品店在關門,高端汽車的銷量也越來越差?還有,身邊單身的朋友是不是越來越多了?電影院的生意是不是愈發冷清,你可能都好幾年沒去過一次電影院了。這些或許都歸因于我們即將步入第四消費時代。
第四消費時代源于日本社會學者三浦展在2012年所著書籍的書名。在書中,三浦展提出了第四消費時代的概念,用于描述日本經濟泡沫破裂后,整個社會消費趨勢的轉變。倘若我們審視2005年日本社會的消費行為,會發現與當下中國有諸多相似之處。我總結了三點:
第一,消費習慣全面轉向。在日本的第四消費時代,仿佛一夜之間,奢侈品不再吃香,高端百貨生意一落千丈,那些往日備受歡迎的高大上產品紛紛遭遇滑鐵盧。相反,平價實用的產品卻逆勢擴張。
高端大排量汽車無人問津,小排量家用汽車卻備受青睞;百貨商店生意下滑,百元店卻生意火爆;高檔服裝品牌出現閉店潮,像優衣庫、無印良品這類簡約實用的品牌卻在擴張開店。再看看如今的中國,是不是很相似?
從2021年起,奢侈品銷量就開始走下坡路,這兩年,六大頂奢品牌在國內不斷閉店。汽車行業里,BBA銷量下滑,2024年,寶馬中國汽車銷量同比下降13.45%,奔馳下跌6.67%,奧迪下跌10.25%。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國內品牌逆勢上揚。
據中汽協數據,2024年中國汽車銷量同比增長4.46%,國產紅旗汽車已連續7年正增長,2024年銷售41.18萬輛,漲幅高達17.4%,國內新能源汽車表現更是出色,2024年比亞迪銷量同比增長41.1%。這并非簡單的“東升西落”,實則是中國人消費心理的重塑。在第四消費時代,人們看衰一切與虛榮面子相關的產品,看好簡約平價、實用的產品。
第二,單身人群增多帶來消費改變。大家注意到沒?這些年電影院數量不斷增加,可看電影的人卻越來越少。2025年4月,全國當月電影票房竟跌到11億,一夜回到10年前,創下2012年以來最低紀錄。
別覺得回到10年前還行,仔細分析數據就會發現,現在電影票房實則不如10年前。2012年全國電影院僅有3200家,如今全國共有1.1萬家,數量是2012年的3.4倍。如此算來,現在單熒幕電影票房已從2012年的34.4萬元每年降到不足10萬元每年,夠慘吧?
沒人看電影,根源或許就是單身人數增多。不信問問你,你人生中有過一個人去電影院看電影的時候嗎?大部分人幾十年來都沒自己一個人看過電影。電影行業基本是情侶消費行業,談戀愛的人少了,電影院票房自然不斷下降。
在第四消費時代,情侶消費坍塌,單身經濟崛起。日本80年代盛極一時的情侶消費行為,如情侶套餐、鉆石商店、情侶溫泉等,在第四消費時代全面衰退,而涉及游戲、動漫這類個體娛樂卻在興起。
如今的中國也是如此,家門口的理發店都在倒閉。相關數據顯示,目前美發業中高端業務下滑,2024年全國倒閉的理發店超過30萬家。相反,15元快剪店卻在快速擴張,背后也是單身經濟在起作用。男生一旦不談戀愛,剪發就追求短平快,快剪自然是更好選擇。
第三,本土情結崛起。大家有沒有發現,近些年買國產產品的人越來越多,國內消費者不再迷信進口商品一定好,開始青睞國產貨,而且年輕人尤其愛買國貨。據京東消費及產業發展研究院發布的《2024年國貨消費觀察》,近一年京東搜索熱度top100里,國貨產品占比高達70%,在90后到00后中,國貨消費占比超過60%。
當年日本也一樣,在第四消費時代,日本人逐漸拋棄對進口產品的迷信,轉而追求本地化,認為本國產品才是最好的。這本質上是社會發展的必經之路,所以未來中國本土品牌必然大放異彩。返璞歸真,回歸本土,第四消費時代,我看很不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