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起來了!
高考成績揭曉,全民再次狂歡。
家長們如潮水般圍觀各校的盲盒和清北數,想著能讓孩子升學沾上幾分“仙氣”。
但實話實說,盲盒是“限量款”,清北生是“稀有款”。如何能讓更多家長手里的“普通款”,在高中三年蓄勢待發,蛻變成為“隱藏款”?
比起盯著清北錄取排行榜,高分段人數和平均分,可能才是家長報考高中時需要參考的關鍵維度。
而北京匯文中學(以下簡稱“匯文”),直接把“均衡發力”寫進了成績單——
高考成績在延續2024年優勢的基礎上,實現“頭部更尖、中部更強、底部提升、單科突破”的全域提升,構建起覆蓋全體學生的分層增值體系。
高分梯隊增長態勢強勁。網傳2人達清北裸分線,670分以上近20人,650分以上近50人。
撐起這所東城頭部學校的排面,匯文穩居東城第一的競賽實力功不可沒。
作為區域創新人才培養高地,匯文的競賽實力將會強勢賦能頂尖升學,頭部學生的向上空間值得期待!
更令人欣喜的是,匯文今年600分以上近200人,年級均分突破600大關。
以上數據的含金量有多高?
經多方確認,這個平均分“不摻水”,涵蓋了統招、校額到校、市級統籌、特長生等所有生源。
作為北京首批市重點以及老崇文的“扛把子”,匯文肩負著北京教育優質均衡的重任,生源結構在東城頭部校里最為多元復雜——
統招面向東城和朝陽,校額到校面向東城、豐臺,市級統籌面向城區以外區縣,本屆高三有大約1/3的學生入學時未達統招分數線。
然而,正是在入口成績參差不齊的情況下,學校創造出九成以上學生出入口位次進步的佳績。
這就是優質均衡的力量——不拋棄任何一個,讓進步發生在每個孩子身上!
踏入這所中心城區面積最大的中學,撲面而來的是沉靜而蓬勃的氣息。
這氣息,既是校額到校生燕斐感受到的“百年老校沉淀的書香”,也是清北上線生逍遙體悟到的校訓“智仁勇”所賦予的“心系家國的仁心和直面未來的勇毅”,更是匯文“以人為本,重在發展”辦學理念的具象化體現。
競賽領跑!
牛娃“魚與熊掌兼得”
得知692分的子潤手握化學奧賽銀牌,匯文對于頭部學生的加持力,再次讓東城家長眼前一亮。
這個在匯文待了六年的少年笑道:“高中知識先修課程和學科競賽入門課程,一下子就戳中了我的興趣點。”
專業教練團隊是學校競賽實力的基石——數學、物理、化學由金牌教練帶隊,信息學、生物則由經驗豐富的教師全程支持。
看著子潤在化競的海洋乘風破浪,各科老師自發組成了“后援團”。
“物理老師多次給我‘開小灶’。”他感慨道,“老師為了幫我補齊實驗知識,耐心講解到深夜十一點多。這種支持讓我放心備戰競賽。”
左手競賽獎牌,右手高考高分,誰說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呢?
所以,想要競賽沖獎或者強基上岸的牛娃,選擇匯文大概率錯不了。
匯文的競賽成績在東城“斷層領先”,數理化三科全面領跑,形成多學科開花的競賽強校格局:
據統計,本屆高三學生獲得化學奧賽銀牌1人、省一4人、省二3人、省三4人;數學省二10人、省三11人;物理省二5人、省三11人。前不久的三科奧賽初賽中,高中部狂攬147枚獎牌(數學45枚、物理21枚、化學81枚),獎牌總數高居東城榜首。
除此之外,學校還依托金鵬科技團,通過科技節、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及機器人社團、天文社團等活動,培育出10余名北京市市長獎和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得主,形成“活動培育-項目孵化-競賽獲獎”的完整鏈條,助力強基計劃等多元升學方式。
在這種濃郁的創新氛圍里成長了六年,高考取得693分的逍遙親歷了頭部學生群體的齊頭并進。
他所在的學堂班A層均分高達 674.7分。
逍遙:“這里沒有惡性競爭,團結協作的氛圍給學習提供了絕佳環境。”
可以預見,匯文對牛娃的“虹吸效應”將愈發顯著。
這所百年名校正以競賽為梯,助力學子實現從“學科愛好者”到“競賽選手”再到“科研預備軍”的三級跨越。
校額到校學生機會均等!
把普通牌打出“王炸”
佳琪看著高考成績單上619分的數字,想起三年前初入匯文的忐忑。
如今她笑著說道:“那些午后、晚間的逐題講解和學情分析,慢慢擰緊了我的學習發條。”
蛻變的火花發生在高一下學期,選科走班把她精準匹配到適合的班級。
佳琪:“潛力被激發了!課堂氛圍活起來,更結識了志趣相投的朋友。”
同樣是校額到校考進來的婧瑤,用648分印證了匯文超強的加工能力。
早在高一就選修了線性代數等前沿課程的婧瑤,直言“重視思辨、尊重個性的培養,是匯文送給我們最珍貴的禮物。”
婧瑤特別強調:“老師精準診斷不同學生的問題并及時調整指導,確保每位匯文學子都能獲得充分關注和成長空間。”
婧瑤:“無論是學堂班的深度研討,還是普通班的穩扎穩打,老師們的目光同樣熾熱。”
在高考612分的燕斐眼里,匯文的魔法不止在課堂。
“難忘課間爭論題目的喧鬧,午休沖向食堂的嬉笑,球場上一個眼神就懂的跑位,還有拔河時喊啞的嗓子,偷偷塞給同桌的暖寶寶,合唱排練笑場憋住的模樣……”燕斐動情地說。
燕斐:“匯文時光,就在這些擠擠挨挨的熱鬧里閃著光。”
而在選修課的天地里,清河正用法語說著“Bonjour”,和旱地冰壺課的隊友笑作一團。
清河:“我接觸到了許多從前未知的事物,拓展了知識面,也激發了學習新事物的興趣。”
高考606分的她見證了匯文的一視同仁:校額到校生一樣有機會進入實驗班,非競賽生也能借助強基課程實現“高考+強基”雙突破。
一切成長進步的根基,是學校面向全體學生搭建的書院制課程體系。數理/文史哲強基課與多學科選修課程,精準適配不同孩子的發展需求。
說到底,選科走班的因材施教,書院課程的創新培養,加上“基礎學科厚植+優勢學科強化”的架構,匯文手把手地帶孩子,盡力幫她們把手里普普通通的一副牌,打出屬于自己的“王炸”。
各科成績優異!
新高一“硬核”師資團隊亮相
子潤查到692分后立即給老師報喜。
高考前一個月,數學老師為他量身傳授數學應試技巧與策略,“就像給我打了一劑強心針。”
匯文老師的教學“魔力”,讓每個學生打心眼兒里愿意跟著老師走。
子潤坦言:“課內學習沒有上過輔導班,我只是一直遵從校內老師的安排和建議。”
婧瑤說的直指核心:“師生間的疑難探討是常態,思維的碰撞帶來火花。”
燕斐總盼望著上課,“老師總有辦法讓枯燥的知識點‘活’過來。你永遠猜不到,知識會以什么方式流進大腦。”
老師要是拿出十二分的認真負責,學生想不進步都難。
“從高二起,老師就盯著每個人的強弱項,進行個性化的提優補弱。” 逍遙至今記得讓他震驚和感動的細節,“聽說老師們判卷到深夜,備課到凌晨。”
在婧瑤的記憶里,高三時老師們的身影無處不在。“班主任辦公室集體搬到高三樓層,無論在中廳還是在辦公室,老師們總是耐心解答我們的疑惑。”
“不論起點高低,老師都一樣上心,基礎薄弱的反而更受關照。”婧瑤笑著說,“辦公室的門常為我們敞開,深夜發去的疑問也能及時得到詳盡回復。”
燕斐對此感同身受。“無論多‘傻’的問題,抱著練習冊沖進辦公室,總能找到老師為你答疑解惑。那份耐心,讓你覺得問問題一點兒也不丟人。”
老師的戰力最終轉化成戰績——
匯文今年高考單科成績優異,新高考適配力突出。數學最高分149分,6選科共計45人次賦分后滿分!
值得一提的是,“征服”了這屆畢業生的師資隊伍,將會執掌新高一。一起來看“全明星陣容”——
莫老師教了三十年語文,擁有多年學堂班教學和班主任工作經驗。
陳老師是正高級教師,帶出北京高考前十,今年教出數學149分(北京市單科第一)。
付老師是區英語學科帶頭人,若干名學生在2025屆高三區統練中獲得區前10。
物理張老師是高級教師,紫禁杯優秀班主任。執教34年,帶出過北京前20和奧賽銀牌。
張老師是生物高級教師和東城區骨干,也是25屆“學堂班”班主任,多次在市區級教學展示活動中獲得一等獎。
歷史段老師是正高級教師,北京市特級教師。
劉老師是地理教研組長,東城區學科帶頭人。
劉老師是區政治學科帶頭人,拿過不少思政課全國一等獎,相關成果入選典型案例全國推廣。
講臺之下,育人匠心更令人動容。
逍遙形容恩師“學習上是引路人,生活中是‘大家長’。”
即便高三鏖戰,老師仍念叨著“人品比學品重要”,賦予他們“全面完整的成人教育”,教他們“成為于國家社會有用的人才”。
教育的溫度在燕斐的記憶里具象成生活點滴。“玉蘭花香漫進教室時的走神,被老師逮到辦公室里答疑時心里那點小確幸。”她篤定地說:“‘智仁勇’的校訓,不是什么高高在上的口號,它就藏在每天熱騰騰、活生生的細節里。”
“從入學軍訓直至我在匯文的最后一課,‘智仁勇’被一次次提起,已然成為匯文人的精神旗幟。” 佳琪動情地說。
匯文的老師,既用硬核的資歷鍛造實力,也用教育的匠心滋養精神——嚴而不厲,暖而不溺,這大概也是學校育人的動人之處吧。
文 | 京教君
素材 | 北京匯文中學官網
微信又改版啦
為了讓「京城教育圈」出現在您的時間線
星標一下★為了更好的我們
歡迎 | 掃碼加入
京教圈學習交流群
走之前記得點個“心心”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