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想過,當你凝視著這個世界,感受著“此時此刻”時,你看到的真的是“現在”嗎?
你可能會說:“當然!眼見為實嘛!”
但如果我告訴你,一項發表在《科學進展》上的顛覆性研究發現,我們的大腦其實一直在“欺騙”我們呢?
你所感知的“現在”,實際上是你大腦精心剪輯過的、長達15秒前的“歷史影像”!
是不是難以置信?別急,讓我們跟著科學家的腳步,揭開這個令人難以置信的真相。
一個實驗讓你秒懂:你的眼睛在“撒謊”
為了證明我們看到的并非實時畫面,科學家們設計了一個巧妙的實驗。
他們讓一組參與者觀看一段30秒的視頻,視頻中是一張臉從年輕慢慢變老的過程。視頻結束后,屏幕上會定格在最終那張“老年”面孔上,并詢問參與者:“這張臉看起來大概多少歲?”
結果令人震驚!
參與者的判斷出現了巨大的偏差。
他們對這張“老年”面孔年齡的判斷,遠比另一個沒有看過視頻的對照組所判斷的年齡要年輕得多。
反過來,當視頻從年老變年輕時,參與者又會覺得最終那張“年輕”的臉比實際更老。
大腦為什么要這么做?答案出乎意料!
這并不是你大腦的“Bug”,恰恰相反,這是它為了讓你更好地生活而演化出的“神級”功能。
科學家將這種現象稱為“知覺序列依賴”(perceptual serial dependence) 。簡單來說,你的大腦為了創造一種穩定、連續的視覺體驗,會主動地將剛剛看到的畫面(過去)與眼前的畫面(現在)進行“融合” 。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個內置的“視覺平滑”功能或“腦內穩定器”。
我們的世界充滿了視覺“噪音”:光線的明暗變化、物體的快速移動、甚至我們自己眼球的轉動和眨眼,都會導致視網膜上的圖像在不停地劇烈變化。如果大腦要實時處理所有這些瑣碎的信息,你的世界看起來會像一部掉幀、抖動的影片,混亂不堪,會讓你不堪重負。
所以,大腦選擇了一條“捷徑”:它犧牲了一點點實時性,通過借鑒過去的經驗來“修正”現在的畫面,從而為你呈現出一個穩定、流暢、可以理解的世界。這是一種主動的穩定機制,而不是被動的信息丟失。
這種“延遲”會持續多久?
你可能會問,這種對過去的“依賴”會持續多久?1秒?2秒?
研究給出的答案再次顛覆想象:長達15秒!
在后續實驗中,科學家們在視頻和最后定格的靜態人臉之間,插入了一段長短不一的空白屏幕。他們驚奇地發現,即使有長達15秒的間隔,先前視頻對參與者判斷的影響依然存在。
這意味著,你15秒前看到的東西,仍然在不知不覺中影響著你對當下的判斷。你的大腦,就像一臺延遲了15秒播放的直播相機,不斷地用過去來“渲染”現在。
“活在當下”是個偽命題?
這個發現不僅僅是一個有趣的視覺幻覺,它甚至挑戰了我們對“現實”和“意識”的根本理解。
我們一直被教導要“活在當下”,感受此時此刻。但如果我們的視覺感知本身就是一種對過去的“回響”,那么我們體驗到的“當下”又是什么呢?
這引發了一系列引人深思的問題:
我們能客觀地感知到真實的世界嗎?
我們的意識,是否只是大腦講給我們聽的一個經過潤色的故事?
從神經科學的角度來看,“現在”這個概念到底意味著什么?
我們看到的,并非純粹的客觀現實,而是一個被大腦“精心策展”過的體驗。
當然,你的大腦并非在惡意地欺騙你,它只是在盡其所能地保護你,為你過濾掉混亂,創造出一個穩定而美好的世界。
你正在觀看的,是一部由大腦這位天才導演精心剪輯、延遲15秒播放的絕美影片。這是多么奇妙的一件事??!
參考文獻:
- Manassi, M., & Whitney, D. (2022). Illusion of visual stability through active perceptual serial dependence.Science Advances, 8(2), eabk2480.
- Is your brain 15 seconds behind? Study reveals you are seeing the past, not the present. (2024, March 14).The Times of India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