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的全名為三國通俗演義,是明末清初的小說家羅貫中寫的一本小說,是根據陳壽的三國志改編的。它與西游記、水滸傳、紅樓夢一起并稱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這本小說以人物位載體,生動形象地詮釋了仁、義、勇、智、忠等中國傳統文化價值觀。
小說中的仁即是劉備,義為關羽,勇為張飛,智為諸葛亮,忠為趙云。都是蜀國的,可想而知,此書是把蜀國當作主要角色去描寫。所以,會有一些與歷史有出入的地方也是很正常的,基本上是按照七實三虛的基本原則。下面為大家講講有哪些知名的場面是三虛里面的。
桃園三結義
沒有桃園,也沒有三結義。但劉備、關羽、張飛三人的關系是的確非常好的。不然也不會因為關羽死了,劉備立馬出動大軍為他報仇了。所以我們可以把桃園三結義抽象的理解為一種互幫互助精誠團結的典型關系。
三英戰呂布
歷史上劉備,關羽,張飛根本沒有參加討董聯盟,所以當然也不會有三英戰呂布。這里是為了讓讀者覺得三兄弟之間深厚的感情而特意加上去的。
溫酒斬華雄
歷史上是董卓派華雄去進攻當時任長沙太守的孫堅,結果被孫堅打敗然后殺了,并不是關羽溫酒斬的。這里說能是關羽,主要是想突出關羽的勇,從而更突出了他的義。
過五關,斬六將
關羽離開曹操后,直接從許昌南下前往汝南去投奔劉備了,并未發生過五關、斬六將的故事,這都是羅貫中美化關羽加上去的。顯現出關羽為了去投奔劉備有多么的艱難多么的不容易。
華容道關羽義釋曹操
這個是羅貫中美化關羽丑化曹操,在華容道攔截曹操的是劉備,但劉備去得晚了,曹操早就跑掉了。
火燒博望坡
此是劉備還在劉表手下時做的。火燒博望坡的時候,發生在建安七年。諸葛亮是建安十二年才出山。
空城計
事實上,這只是作者編出的小故事,街亭之戰時司馬懿還在洛陽,攻克孟達后回駐宛城,和發生地點相隔千里 ,和諸葛亮對戰的是張郃,孔明見街亭敗績,迅速撤回漢中。所以,此事件本身是虛構的。
三氣周瑜
從赤壁之戰結束到周瑜病逝的兩年這幾年諸葛亮跟著劉備在搞后勤工作,根本沒有和周瑜見過面。至于周瑜病逝后,蜀國吊唁的代表是龐統,而不是諸葛亮。而且作為歷史上有名的人物,周瑜也沒有這么小氣,羅貫中此舉是為了抬高諸葛亮。
總體來說,因為三國演義的的影響力比較大,受眾面也比較廣,反而描寫史實的三國志因三國演義的影響也越來越受到人們關注。所以從三國演義來接觸三國歷史,再去三國志找到三國真正的歷史,也是個不錯的推廣,讓更多的人來了解三國,了解中國歷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