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韓安國這個人,估計就是喜歡歷史的人,也未必知道。
據相關史料記載,韓安國早年間以文聞名,后來被舉薦給了梁孝王劉武,而劉武的哥哥,正是漢景帝。
七國之亂時,劉武是拱衛漢景帝的一道屏障,韓安國這個以文名聞名的人,也被委以軍事上的重任。
別看是跨行業任職,人家韓安國表現的非常突出。
劉武本就受竇太后的寵愛,又是皇帝的弟弟,還有阻止七國之亂的大功,因此非常的飄,飄到漢景帝都恨不得殺了他。
而韓安國為了緩和這哥倆的關系,曾擔任過劉武這邊的使者,他并沒有直接去找漢景帝聊,而是去找了館陶長公主,然后一頓說,把館陶長公主給說來感了,館陶長公主轉述給竇太后,后者又去轉述給漢景帝。
最后因為韓安國的口才,劉武算是和漢景帝又哥倆好了。
韓安國的這套弄法,看似簡單,卻很考究眼力。
后來劉武掛了以后,韓安國不受重視,又犯了錯,最后被貶,等到漢武帝繼位以后,韓安國想繼續進入體制內工作,于是他就去找了一個叫田蚡的人。
田蚡是誰,那是漢武帝的舅舅。
漢武帝繼位時,需要扶植真正屬于自己的勢力,外戚集團就是他要扶植的勢力之一,而田蚡就是外戚集團未來的話事人之一,韓安國找他,也足以證明他的眼力過人。
漢武帝之前也聽說過韓安國的名聲,再加上他的出身相對干凈——不是諸侯之后,和軍功集團也沒牽扯。
此外還有拿了韓安國錢的舅舅推薦,韓安國就被漢武帝給召入了體制,而且迎來了快速升遷,后來他曾官至御史大夫。
漢初的御史大夫,可不是后來的言官,而是能和丞相平起平坐的官職,有些記載里,漢武帝當年還有想讓韓安國當丞相的記載。
如果韓安國當了一國之相,憑借他的能力,和漢武帝當年的魄力,他絕對會在歷史上留下很深的印記,但是他最終卻并沒有獲得這份榮耀,這是什么原因呢?
史書中給出的理由,是他后期曾傷了腳,但熟悉司馬遷的人都知道,看一件事的真相,不能看他給出的明面理由,而要看出他給的隱含意思。
那么司馬遷對韓安國的記載中,還提到了哪些事呢?
事情其實不少,但其中最關鍵的兩件事,分別如下:
公元前135年,竇太后剛去世不久,漢武帝剛剛親政,一直被壓制的漢武帝急于證明自己,就故意在匈奴索要保護費時(和親),提出不要直接遵循慣例,咱們要共同討論。
稍微有點政治頭腦的人,此時應該就會明白,領導之所以要商量有前例在前的事,那一定是想改弦更張,但是韓安國卻明確表示反對,結果漢武帝只能選擇繼續和親。
公元前131年,漢武帝本想借著田蚡的手,對一直竇太后曾經領導的外戚集團進行改造,當時漢武帝祭出的馬前卒是田蚡。
在田蚡和外戚集團前話事人竇嬰爭執不下時,算是被田蚡提拔起來的韓安國,卻表現的模棱兩可,事后田蚡嚴厲的指責了他。
韓安國這兩次的表現,如果站在國家的角度,其實也不能算是錯,但是如果從漢武帝的角度看,那你韓安國就是不懂事。
但是之前你韓安國可不是這樣的,你的眼力那可是一流的,怎么到了我這,你就開始故意忽視領導意圖呢,你是欺負我年輕,還是感覺自己翅膀硬了呢?
不過是哪一種理由,韓安國最后都引起了漢武帝的反感,然后慢慢淡出權力核心,最終郁郁而亡,本該名垂青史的大咖,卻只成了史書中相對暗淡的一個名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