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市場監管總局獲悉:“灣區標準”總數已達235項,覆蓋交通、醫療、食品、養老、托育、氣象、餐飲、文化等領域。市場監管總局標準創新司司長肖寒表示,“灣區標準”作為粵港澳三地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共需、共享的載體,不僅是越來越多灣區人的共識,也逐步成為大灣區建設的一張亮眼名片。
2020年9月,市場監管總局、廣東省人民政府簽署《關于共同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標準化研究中心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提出打造三地通行的“灣區標準”。“灣區標準”全稱粵港澳大灣區共通執行標準,是指經粵港澳大灣區利益相關方協商確認的,在粵港澳大灣區共同實施的技術標準。
近5年來,“灣區標準”的研制主體持續增加,實施意愿持續提升,落地場景也在持續拓展,被社會各界作為技術規范、服務指南、培訓指引廣泛使用。通過“灣區標準”這座橋梁,粵港澳三地高質量發展正在加速推進。
推動三地互聯互通
廣東省市場監管局局長陳新烈表示,“灣區標準”有效推動三地在基礎設施、民生、人文等領域互聯互通。
在促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方面,有關單位將港珠澳大橋建設中的許多創新實踐和經驗轉化成《橋島隧智能運維數據標準體系 建設指南》等系列“灣區標準”,有效提升了大橋的運行管理效率和災害防御水平,支撐粵港澳交通新基建的建設和運維。隨著大灣區內交通設施日益完善,“港車北上”“澳車北上”成為大灣區通行新風尚,《基于信息化協同平臺的跨域機動車服務要求》《基于信息化協同平臺的跨域機動車服務流程》2項“灣區標準”,也為公安、海關等部門智能監管數據的聯動與共享提供系統支撐,可以幫助快速準確獲取車輛信息,助力卡口驗放時長縮短至60秒以內。
在促進民生領域深度融合方面,粵港澳三地合力推動《養老機構認知癥老年人生活照顧指南》《嬰幼兒托育服務規范》《早期發展指導(教育)機構管理規范》等養老和托育領域“灣區標準”研制,將三地先進經驗進行總結提升,促進優勢互補?!跋嚓P標準實施以來,我們共開展17場專業培訓,指導粵港澳三地超90家托育機構、托兒所、幼兒學校開展管理流程優化和服務質量升級,累計培訓托育和早期發展指導從業人員2550人次,服務5000多個粵港澳三地家庭,助力大灣區加快實現老有所養、幼有所育?!标愋铝艺f。
在豐富“人文灣區”文化底蘊方面,大灣區獨具特色的文化符號通過“標準”被記錄、傳播。以粵菜為例,粵港澳三地共同研制《粵菜菜品標準編制指南》,指導推動58項標準納入“灣區標準”清單,得到了三地餐飲界積極響應,佛山建成了15家粵菜示范店,潮汕四市及香港打造了20家潮菜示范店。多地還以“灣區標準”為教材對海內外技能人才開展烹飪培訓,有效推動經典粵菜烹飪技藝在更大范圍的華人文化圈中傳播推廣。
陳新烈透露,新一批即將實施的9項“灣區標準”涉及產業、營商、文化等方面?!缎畔⑼ㄐ呕A設施工程規劃設計規范》有助于實現通信配套基礎設施工程與城市建設“同步規劃、同步施工、同步驗收”,系統破解通信基站選址困難、管網建設協調復雜、設施管理標準缺失等突出問題;《法人和其他組織跨境身份認證技術規范》,將有助于推進跨境電子簽名互認,為企業等法人和其他組織跨境身份認證提供技術指導,提高跨境供應鏈合作效率。
群策群力研制推廣
“香港特區政府一直鼓勵香港業界參與研制‘灣區標準’。”香港特別行政區工業貿易署署理副署長邱詩穎介紹,在已公布的235項“灣區標準”中,約有500家香港起草單位。
個別香港團體和企業也擔當牽頭推動研制“灣區標準”。比如,在推動銀發經濟方面,香港社會服務聯會與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正合作推動制定照護食“灣區標準”?!叭绻@個標準成功制定及推廣,將有助于業界推出更多適合長者的食品,一方面提升長者的生活質量,另一方面也推動食品制造業及跨境養老的發展。”邱詩穎說。
此外,粵港澳三地政府相關部門都在積極推動研制和應用“灣區標準”,有力促進粵港澳大灣區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設。香港青年麥嘉俊參加了去年12月在廣東江門舉行的粵港澳咖啡師職業“一試多證”技能人才試點評價考試,他說:“因為我有來內地開咖啡店的打算,評價考試的標準更加貼近大灣區市場實際要求,幫助我對內地的咖啡市場有更進一步了解,也為我投身內地咖啡行業發展奠定了基礎。”
近年來,粵港澳三地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共建粵港澳大灣區技能人才評價規范,不斷拓展“一試多證”合作范圍及培養層次,相關技術工人在粵港澳其中一個地方通過考試,可同時獲發三地的職業技能證書。目前,已經建立“灣區標準”并推行“一試多證”考試的工種已涵蓋油漆工、維修電工、養老護理員、美容美發師、客房服務員等。
澳門特別行政區經濟及科技發展局副局長陳祖榮告訴記者,截至目前,參與起草“灣區標準”的澳門單位已達312家(次),聲明使用“灣區標準”的單位有435家(次)。其中,澳門牽頭起草的“灣區標準”共3項,牽頭部門分別是澳門特別行政區市政署和澳門發展及質量研究所。澳門特區政府也推薦了交通、物流、食品、中醫藥、建筑、低空經濟、人工智能、氣象等領域的235名專家加入“灣區標準”評審專家庫,支持“灣區標準”的評審工作。
標準提質擴容增效
如何更好推動“灣區標準”服務三地加快高質量融合發展?市場監管總局港澳臺辦公室副主任朱忠良表示,未來將重點支持粵港澳大灣區標準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吸收粵港澳三地更多機構與專家參與“灣區標準”的制定工作。積極鼓勵粵港澳三地企業、機構優先采用“灣區標準”。推動三地政府和有關單位,對“灣區標準”研制、實施過程中的堵點、痛點環節進行梳理分析、研究解決,為“灣區標準”提供有利的政策環境和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更好發揮“灣區標準”助推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的積極作用。
下一步,“灣區標準”還將在哪些領域落地生根?“要圍繞國家和粵港澳大灣區總體戰略部署及重點發展方向,持續推動‘灣區標準’提質、擴容、增效”。朱忠良說,“灣區標準”的覆蓋面還將進一步擴大,在現有領域的基礎上,向人工智能、低空經濟、新能源、生物醫藥、智慧城市、銀發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拓展及應用。同時,繼續推動金融、醫療、教育、交通、氣象、職業資格、文化等標準互通共融,促進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資源要素便利、高效跨境流動。
此外,在提升“灣區標準”國際化水平方面,朱忠良表示,將研究建立工作機制,推動三地制定的高水平“灣區標準”轉化成國際標準,提升“灣區標準”的國際影響力和認可度。同時,支持三地標準化專家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將更多先進適用的國際標準確認為“灣區標準”,提升“灣區標準”與國際標準的一致性水平。結合三地承接的“一帶一路”工程項目,加強標準“軟聯通”,服務支撐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經濟日報記者 郭靜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