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參加讀書會《非暴力溝通》。
我們所在的場地是一個開放式的場地,與此同時,另外不遠處呢是英語角(后來才知道)。
大家溫文爾雅,正在按步驟進行,那邊呢,一個中國的男士就非常大聲地和一個看起來像印度的男士用英語交流。
這個中國男士的聲音特別的大,以至于很干擾我們正在進行的讀書會,于是我們就請他能不能把聲音小一點。他也同意了,但可能是無知覺的,他又,他的聲音依然是那么大。(我個人就很難理解,為什么有時候一些國人在面對外國人的時候就那么的興奮讓人感覺賤不兮兮的感覺。)
當你對他客氣的講過之后,他依然不改,這個環節怎么辦?是第2次進行非暴力溝通,還是以暴制暴呢?
(至于我們是做了些什么,就不在這里寫出來了,你可以猜)
解決完那邊的事兒,大家繼續開始討論《非暴力溝通》這本書,這次讀書會秩序井然,主持人,就把這本書給大家串了一下,然后,從她的左邊開始依次進行觀點的討論。
每個人都發表觀點,彼此從這些觀點里就能看出人們對非暴力溝通的一個理解以及對這本書的一個態度。
我是最后一個。
我也表達了我的觀點:
我說,作者是把溝通首先區分成了暴力和非暴力這兩種,實質也是把溝通這件事從研究角度分成了兩個標簽。溝通在于解讀,所以對于我們來講,首先要警惕避免因為作者的分類,而對溝通進行習慣性貼標簽。
其次,中學時學過,世界是由矛盾構成的,矛盾從對立到統一,是世界動態發展的過程。如果存在矛盾,在溝通上面一定會有所謂暴力的形式存在,對于我們來講這是一種客觀存在,所以不應該去否認,而是要去認真理解它為什么存在。
它為什么會存在呢?就如當下,我們現在的這一桌人,大家一定觀點上會有不同,如果有不同,每一個成人本能腦(三腦理論)就會發生作用,潛意識里捍衛自己的觀點。同時,受限于表達的時間和環境要求,這時候難免會出現爭執,我們就容易解讀為是暴力溝通。
然而此刻,如果我們從這一桌上面的空中往下看,就是所謂出世。如果我們是造物主,就會發現下面這群人的這種不同,人們矛盾和爭執,反而會造成煙火氣,挺好的。但是,如果我們再回到我們現在坐的位置,就是所謂入世,身處局中,則可能會覺得彼此之間的這種不同,挺令人煩惱甚至是痛苦的。
于是我們會追求非暴力溝通。
(大家可能是覺得角度有點新鮮,就讓我繼續講)
我說暴力溝通,其中很可能是無意的,譬如說如果我今天心情不好,大姨夫來了,那么旁邊這個朋友她可能對我說一些話我就解讀為她是暴力的,你說她到哪兒去說理呢?
因此呢,一方面要注意允許各種暴力的發生,另外一方面也要覺察自己,讓我們對別人不至于無意識的暴力。
當我們讀這本書的時候,我們可能能做到,由于這本書意識層面的輸入,我們也很認可這種理念,就讓自己不去對別人暴力,但是無形中呢,在我們的潛意識層面也會對對方提出一個要求,就是也希望對方這么高素質,這個可能就是又是一種暴力了,因為你并不知道對方是否也讀過這本書,是否也認可這本書的觀點。所以我要提醒大家,我們去讀書或者上課,一定要是讀書或者上課而絕對要小心,千萬不要被書或者課程給上了。
那對于我們普通人來講,我們怎么才能做到非暴力溝通呢?那就是需要我們能夠接納和包容別人的暴力,同時自己呢不采用一些低級的方式,做到這個,底層就需要我們有兩個點:
第1點,要有足夠的能量,因為海納百川恰是因為海洋有最高的能量。
第2點,這是要了解各種暴力的形式以及暴力給人帶來的感受,也就是說你要充分被虐待過,你也要充分的虐待別人,然后想一想這種痛苦是多么的可惡。于是你就放棄了,去選擇那么做。
關于第1點,如何讓自己有充足的能量,這個是屬于自我管理的范疇或者是天生的基因。
而第2點,則是需要有一個你首先去暴力的過程,這個的原理就是我們經常說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大家覺得很好玩,于是說:你的意思是要先去暴力?)
是的,我們應該像孩子一樣,要重新恢復成孩子一樣的那種單純,我們會發現孩子是力量最足的,就是他還沒有被任何環境污染和破壞。
在孩子的心中,沒有暴力和非暴力一說他會直白的表達自己,而人們對孩子的一個認知,也會不區分暴力和非暴力之說,覺得他是那么的可愛和真實。
如果我們不是孩子,我們怎么才能恢復成孩子呢?就是要去體驗暴力帶給人的痛苦,帶給自己的痛苦,然后呢,你才能夠從內心去杜絕這個念頭。
就像剛才那個大聲的說外語的男士,如果你對他進行了非暴力溝通,他依然不顧你的感受,你就需要讓他體會一下痛苦,這樣的話呢,他才能明白他的作為是暴力的,而且他不能那么做。
所以如果要做到非暴力溝通,打一個比喻就是你要有一把刀,鋒利的一把刀,但是你去控制自己,盡量不去用它。
(中間基于《非暴力溝通》這本書,一位主管對他的成員說,你看到了嗎?平時我們銷售培訓里面教的內容,那些老師就一定讀過這本書,然后這些也在nlp里面。)
我聽了忍不住做了一個善意的提醒,我說如果你們在銷售培訓里面使用《非暴力溝通》這本書里的理念,包含他的行為模式,對于做高客、做大單來講可能反而是一種障礙,但是對于新人來講是有好處的。
我首先舉了一個例子,然后分析說高客其實需要的不是這種非常溫文爾雅的、職業禮貌的,這種穿著西裝講話的模式,多數的高客是快速、直接、高效的,所以他需要面前的這個銷售人員是直率、真誠有意思的。也就是說高客們見多了裝的行為,他更需要一種又是對他好,又是真誠做自己這樣的一種模式,這是一種比較高級的模式。譬如說一種情景,四五十歲的男性高客,可能喜歡小姑娘對自己撒嬌(合規的那種),如果這個時候你按照非暴力溝通這本書里面的一板一眼,他就會覺得可沒勁了,可能就終止了這次交流。
當一個有趣的銷售人員能夠對客戶合理的撒嬌的時候,這個其實就完成了第1步;如果這個感覺創造的極為之安全,導致于四五十歲的高客,敢于面對這個銷售人員也撒嬌的時候,那就到了更高級的階段,哈哈。
這個就是和高客交流的時候,我觀察到的很多大銷售人員的特征。
但為什么又說《非暴力溝通》這本書對于培訓新人是有價值的呢?
因為新人是一張白紙,在這個白紙的時候呢,你需要塑造他潛意識里面的神經反射,你需要通過磨壓、通關的方式來給他形成標準化,這個時候他就成了一種職業化的人,至少能做到60分不招人討厭,所以對于新人訓練來講,可以從中汲取精華。
(由于害怕大家的暴力,我沒有敢當場對大家講的卻是我心里話,我要在下面講一下)
《非暴力溝通》這本書,我覺得這本書是一本非常平庸的書,但是,它之所以暢銷,就是因為人們對于這個名字的迷戀。人們之所以對這個名字很迷戀,就是多數人經常處于感覺到自己被別人暴力的過程里面,壓抑,又不敢說,就只能去內向化去讀書。
可是,這本書多數人是不會讀的,最后呢,讀完了之后反而成為對其他一些沒讀過這本書的人進行暴力的一個內在力量的來源。
所以還是那句話,讀書其實真正不是去學到什么東西,而是要去形成一種開智的思維。
我是蘇衛宏,倡導“深度讀書”。
讀,書里的故事
想,身邊的環境
聽,不同的角度
說,我的觀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