罷免投票日定于726,進入最終階段,決戰最后20天。學者認為,賴清德的講話推動罷免不成,反倒成為凝聚藍營反罷的破口,也已見到藍營士氣提升,且臺北市前副市長彭振聲夫人的不幸事件也刺激了白營的反罷意愿。另有藍營人士表示,民進黨手上至少還有三張牌可打,賴清德沒有束手就擒。
東吳大學政治系兼任助理教授張元祥分析罷免走向跟攻防。他表示,在連署的第一階段與第二階段,罷免團體為了沖高氣勢,沖出連署書數量,“親中賣臺”、“毀憲亂政”、“傅隨組織”、“組織犯罪”、“亂砍預算”五張王牌全數出盡,深綠“獨派”完全動員;相對于被罷免方藍委低調因應,避免增加仇恨值,媒體與網絡風向幾乎一面倒向罷免團體,綠營甚至樂觀的預估7月26日罷掉10席只是“低消門檻”。
張元祥表示,賴清德的講話成為罷免長城的第一道破口,今日預定的高雄第五講也以防臺為由臨時取消。罷免團體的高聲量在二階連署書送出后也成為“強弩之末”,五大指控輪流重播,無法激起更大的火花,整個聲量與氣勢完全反轉。
張元祥認為,“站在風口上,豬都會飛”,整個藍營的氣勢都活了過來,過去三個月,因為支持者投票意愿遲遲無法拉抬而愁容不止的藍委,對罷免的發展也轉趨樂觀,這主要歸因三個原因。首先,罷免正式成案后,藍委不再有顧忌,為了保住席位,不再坐以待斃,開啟正規軍的作戰模式,當成一場正式選戰來打;再者,賴清德的講話成為“爭議講話”,“雜質說”更成功凝聚藍營支持者怒火,連綠營內部都出現雜音;最后,臺北市前副市長彭振聲夫人的不幸事件,更激起小草的悲憤,刺激白營支持者的投票意愿。
張元祥說,有史以來第一次的“大罷免”尚未定局,藍營無法開心太早。罷免投票最后三周,大罷免的“割喉戰”才真正要上場,避免誤判、避免犯錯的一方,才能真的笑到7月26日。
有藍營人士分析,民進黨、挺罷方除繼續大唱“親中賣臺”的主旋律外,綠營手上應還有三張王牌。一是“連署抄襲”爭議,日前已收押國民黨組發會副主委,未來是否繼續向上發展,例如收押組發會主委許宇甄或以上層級,強化選民“組織犯罪”的印象,是第一個變數。二是罷團不斷高喊“擒賊先擒王”,國民黨立院黨團總召傅崐萁最近低調勤跑基層,對綠營而言,處理傅崐萁顯然是“打擊面小,影響面大”的理性選擇,也能成為修補罷免破口的一步。三是雖然立院延會到8月底,被譏為“保護傘”開滿開好,但是針對罷免激戰區的藍委而言,司法恐怕仍是最大的變數。
該人士提醒,政治上有句名言“見好要收,見不好更要收”,但在賴清德的辭典里只有“不為瓦全”,沒有“停損止血”。當罷免情勢對賴清德極為不利,手中又握有絕對權力的同時,藍營要非常小心謹慎。第五講在無風無雨的情況下突然取消,也透露出重要訊息,“賴清德并沒有束手就擒”,休兵整隊的目的當然是大舉反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