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 老 白
首發(fā):老白讀書
01/
由于外國游客紛紛取消了赴日行程,日本政府慌了
政府和專家紛紛出來辟謠說,這個傳言沒有科學依據,大家不要迷信,趕緊過來旅游、消費吧。
要我說,難。
短時間內外國游客恐怕仍會繼續(xù)把日本排除在旅游目標之外,這里面有迷信的成分,但又不全是迷信。
02/
這次傳言的源頭,據說是一本 叫做 《我看見的未來》的漫畫
該作者宣稱自己自1976年起就開始記錄夢境,并將全部15個“預知夢”整理出版成漫畫,宣稱夢境以5/10/15年周期應驗現實事件。
書中包含對戴安娜王妃之死、皇后樂隊主唱病逝等事件的模糊描述,最轟動的是封面標注"2011年3月大災難",后被解讀為預言東日本大地震。
2021年再版的《完全版》,新增了"2025年7月5日日本南海海槽將發(fā)生毀滅性地震與海嘯,浪高為2011年3倍"的描述,就是這次傳言的源頭。
但僅有這個還無法形成現今的規(guī)模。
推手是社交網絡平臺。
漫畫再版后,"2025年7月5日末日論"在TikTok、YouTube等平臺衍生超1400個視頻,累計播放破億次。
在視頻里,前段時間鹿兒島的頻繁小規(guī)模地震被用作素材,并被解讀為“災難的前兆”。
然后事情就爆了。
03/
好,前因后果介紹完了,你說這是迷信嗎?
確實是。
每隔幾年就會有個“末日論”出來,上一個最有名的末日論還是“2012世界毀滅”呢。
論逼格,它是瑪雅古文明的產物;
論傳播度,它還有一部好萊塢影片《2012》為它免費宣傳。
再早一點,還有個1999年世界末日論。
當我還是個小學生時,在某兒童科普讀物上讀到這個的時候,震撼得我好幾天都吃不好、睡不安。
總之,層出不窮、花樣翻新的“末日論”總有市場,就是因為有人會盲信。
一定程度上說,每個人都是迷信的。
如果你不信“末日論”,那可能只是因為你不是“末日論”的適配對象。
但你可能會信風水、命理、星座、塔羅牌,如果以上你都不信,你也可能會落入其他迷信的圈套:
比如,你住酒店可能不想住4層,選手機號喜歡6和8;
比如,考生在高考前會吃“一根油條+兩個雞蛋”以求高分;
再比如,那個關于中國女性是不是該“坐月子”的爭論。
據說,世界上最“迷信”的人是生意人和球員。
前者總會自覺不自覺地求財神,比如廣東那邊的老板們會定期給財神燒紙;
后者則會有些特定的習慣、動作,比如有球員相信內側穿某件球衣會對自己帶來好運。
還有球場上永恒的迷信——手熱,球員和教練們相信,當某球員進入“手熱”狀態(tài)的時候,多把球交給他來投會為球隊帶來勝利。
但是很不幸,“手熱”已被研究者證明就是迷信。
04/
為什么人會迷信?
按《思考:快與慢》的說法就是:這是快思考在起作用。
人類在進化的過程中,會生成很多“自動化”的基礎反應,遠離危險是重要的目的之一。
比如看到老虎,甭管你以前見沒見過老虎,你的身體會先于你的意識做出反應——腎上腺素飆升、寒毛直豎之類的反應,甚至撥腿就跑。
但這也會帶來誤判。
有時候可能并沒什么危險,僅僅是一些元素激活了你的身體反應。
比如恐怖電影里未必要出現什么血淋淋的鏡頭,只需要來點恐怖的bgm就足夠讓觀眾緊張不已了。
所以不管是真危險還是加危險,只要有危險的可能性,人們就會本能地遠離它。
再打個比方,最近的充電寶事件。
由于真的有充電寶自燃了,而最近的召回、機場快遞拒收等新聞又讓這個信息廣泛地種植在人們的腦袋中,就導致很多人看著自己手里的充電寶犯怵。
雖然理性告訴ta,充電寶自燃的幾率微乎其微,自己手里這臺大概率沒事;
雖然自己手里這臺充電寶已經用了幾年,自己從沒如此擔心過。
但沒有用,只要腦袋里已經被種下了“充電寶可能自燃”的信念,在之后相當長一段時間里,你就會對充電寶產生膈應。
快思考的能量就是這么強大。
那么回到我們開頭說的結論。
日本7.5會發(fā)生大地震這件事確實是謠言,大家都知道,但這個信息已經被種在人們的腦袋里了,那會發(fā)生什么?
很簡單,7.5大地震是謠言,OK;
鹿兒島最近頻繁地震,這事總是真的吧;
日本這個國家地震頻發(fā),這事總是真的吧。
那還是不能去。
全文完,歡迎 在留言區(qū)寫下您的看法 ,謝謝閱讀!
歡迎轉載,請注明來源。
您可能還想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