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速度之外還有什么
前段時間剛剛上市的小米YU7賽道測試后,剎車盤溫度升至600多度直接起火的事短暫地吸引了一波輿論關注。
但從測試者的視頻、文字記錄,小米后續的回應以及工程視角來看,確實是測試者不夠專業,在進行飛行圈(Flying Lap)后沒有進行散熱圈(Cooldown Lap),而是直接駐停,使制動系統承受的負荷將遠高于日常駕駛,制動盤溫度飆升且直接暴露于靜止空氣中,引發制動片起火。但官方稱“制動性能不會失效”。
“飛行圈”通常指的是在排位賽中,賽車不進行出場圈,直接以最快速度完成一圈;“散熱圈”是不會再進行高強度駕駛的,這一圈會悠然地跑,讓氣流給賽車的發動機有效降溫,換言之,電動車的驅動電機和動力電池也需要降溫。
當然,速度從來不是電動車的障礙。無論是賽車還是公路車,電動車都是加速最快的汽車之一,在純電動方程式賽車賽事(Formula E)中,最高時速的賽車已經能在2.8秒內完成零百加速;即使是日常常見的不具備高性能的主流電動跑車,零百加速時間也只需要不到5秒。
但是家用電動車除了速度外,實際上跟賽道并沒有多少契合點。
02
從制動到設計,風險何在?
先說制動系統最終端的剎車盤、制動片。市面上制動片材質的叫法繁多,但歸根結底,常見的配方只有半金屬、低金屬和陶瓷配方三種。
剎車片大致分為三類
民用電車、燃油車的制動片多含金屬纖維,所以又被稱為“半金屬制動片”,這種制動片散熱好也就意味著耐熱性更強,但重量是個問題。
還有一個大家都能感知到的明顯缺點。因為它的摩擦系數穩定性差,怠速行駛時容易產生異響,而且由于其本身摩擦材料較硬,對制動盤的磨損也會比較大。
賽道級制動片為了減重,大多采用的是低金屬配方,也就是小米YU7所配置的。
低金屬制動片與半金屬制動片較為相似,只不過低金屬制動片的鋼纖維的含量相對較低,性能更加的穩定,更側重于制動的舒適性,解決了傳統半金屬片“啃盤”的問題。一般主打舒適性的轎車會傾向于采用低金屬配方的制動片。
但低金屬制動片依舊不能完全去除金屬基造成的共振異響問題,而且熱穩定性有時候還不如半金屬。這是因為低金屬制動片中含金屬纖維、樹脂、磨料等有機物,高溫下驟冷輕則裂紋,重則廢掉整個制動盤——這也是YU7制動盤處起明火的主要原因。所以一般要用低金屬制動片的賽車,需要車輛本身有主動散熱設計。
要說耐熱性最強的,還得是不含鋼纖維和鐵粉、有色金屬含量需低于20%的陶瓷制動片。陶瓷制動片的目的是為了彌補鋼纖維高磨損的缺陷,達到減少磨損、降低噪音、延長制動片使用壽命的目的。不過這種制動片由于有金屬成分,所以在汽配自購時遇到假貨的概率也更高,所以自己升級裝配時要小心分辨。
家用電車還有一些劣勢,比如車重,加上電池的重量,長續航的SUV分分鐘都能達到2噸以上,這意味著制動慣性遠超同級燃油車;加上電車的直線加速更快,尾速更高,對剎車的要求也更高。
03
別忘了“智駕”的教訓
不過這一次有人上賽道測試新車也是一個警示,警示車企不要走入“智駕”冒進宣傳的老路。畢竟,如果沒有車企鋪天蓋地“高性能”的宣傳,用戶想必也不會期待其能并肩專業賽車。
不要讓“高性能”淪為文字游戲
當原廠車尚未適配極端工況時,宣傳的安全邊界一定要厘清,不要為了營銷、為了突出技術先進性,讓“高性能”也變成一場文字游戲。
不過只靠車企自律難度太大,行業標準也需要及時補位,盡快推出針對電動車賽道場景的制動測試標準。
微信訂閱
歡迎通過郵局渠道訂閱2025年《電腦報》
郵發代號:77-19
單價:8元,年價:400元
編輯|張毅
主編|黎坤
總編輯|吳新
爆料聯系:cpcfan1874(微信)
壹零社:用圖文、視頻記錄科技互聯網新鮮事、電商生活、云計算、ICT領域、消費電子,商業故事。《中國知網》每周全文收錄;中國科技報刊100強;2021年微博百萬粉絲俱樂部成員;2022年抖音優質科技內容創作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