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中國近現代歷史上,有位非常愛“玩兒”、一不小心就“玩”成了世界級大師的人物。他一生涉獵甚廣,以至于給他冠以數學家、語言學家、翻譯家、哲學家、邏輯學家、音樂家等頭銜,都不足以涵蓋他的成就。他叫趙元任。
01
多才多藝的青年學者
趙元任原籍江蘇常州,1892年生于天津一個官宦之家。他有極高的語言天分,從小就愛學別人說話,很早就學會了各種各樣的方言。15歲考入江南高等學堂后,一次與來自四面八方的客人同桌就餐,趙元任居然能用8種方言與大家交談。
1910年,趙元任赴京參加了清華留美庚款生考試。趙元任一舉中榜,得了第二名,比同批考取的胡適、竺可楨等人都要靠前許多。
留學時的趙元任極具個性,在街上遇見朋友,會目中無人般擦肩而過,所以在二年級時就得了一個心不在焉的“教授”的綽號。和許多讀書種子一樣,他不修邊幅,衣服很少燙,皮鞋也很少擦。
當時的美國東海岸地區有一批奇人,比如陳寅恪,比如趙元任。胡適那時已是一位不簡單的人物,但他對趙極為欣賞,撰文稱:“其人深思好學,心細密而行篤實,和藹可親,以學以行,兩無其儔,他日所成,未可限量也。”
趙元任初到美國時只想待四年,沒想到一口氣待了十年。1920年,他決意回國,目的之一是要回老家退婚。
盡管北大一再邀請他前去任教,他最終還是選擇了母校清華。清華原擬安排趙元任教數學,可到校后,又讓他加授英文,隨后又讓他改教中國史和哲學,最后決定教授心理學和物理。而此時,他常到胡適家長談的卻是音韻學和國語羅馬化問題。
適逢美國教育家杜威和英國哲學家羅素來華巡回演講,清華派給趙元任的第一份工作,就是當羅素及其女友竇拉?勃拉克的翻譯,間或也為約翰?杜威翻譯。
1920年10月到1921年7月,羅素輾轉上海、杭州、南京、長沙和北京各地講學,趙元任便被“借”去做翻譯近一年。羅素的演講比杜威的難得多,內容涉及高等數學、邏輯學、哲學和教育,相當廣泛,多少精通英語的海歸大才子都不能勝任,趙元任卻游刃有余。
趙元任多才多藝,以至于自己也分不清什么是主業,什么是副業。但對語言學,他實在精通又熱衷,丁文江、胡適、蔣夢麟等都勸他把這業余的嗜好改成正行;羅素的講學之旅,也讓他的語言天才得到了公認。可以說,這次回國,不僅讓趙找到了終身伴侶,更讓他在許多興趣中找到了他終身的志業,找到了讓他成就名山事業的安身立命之處。
02
自己給自己寫結婚證書
趙元任回國不久,便認識了一位女子—楊步偉。和趙一樣,楊也是名門之后,她生在南京望族,祖父是鼎鼎大名的中國佛教協會創始人楊仁山。楊步偉是首位留日的醫學女博士,1919年在東京帝國大學醫科博士畢業。
趙元任給羅素做翻譯時,總是拉上楊步偉。一日,他和楊一起吃飯,一聊起來,就把上課的事丟到爪哇國去了。猛然間一回神,不對勁,還有正事要做!便飛也似地趕回課堂。到講堂上時,但見滿堂的人在坐著等,羅素一人在臺上呆看著,沒法開口,惹得全體哄堂大笑。羅素只好低低地對趙說:“壞人,壞人!”
為羅素當翻譯任務繁重,趙元任干脆就搬來與羅素一起住。非常“幸運”的是,講演途中,羅素忽然病倒了,需要靜養,趙元任也就得以忙中偷閑,每天和楊步偉一并翻譯童話《阿麗絲漫游奇境記》—一不小心成就了一部經典,這也是他作為翻譯家畢生最自豪的事之一。此書1922年在上海出版后,在全國產生了深遠影響,當時中國的很多女孩兒都搶著用“阿麗絲”作英文名。
楊步偉和趙元任都是有名的新派人物,厭倦一切繁文陋俗。在考慮婚事時,他們想,結婚純屬私人事宜,沒必要把別人捎上,于是兩人一起找了住的房子,到公園里照相、印通知,聲明不收禮,再電請胡適和朱征到新家吃飯。
那晚,廚藝上無師自通的楊步偉預備了四碟四碗,胡、朱到后,完全不明就里,不知道他們就是那天結的婚。晚飯后,趙元任拿出一張自己寫的結婚證書,請兩位做證人簽字,這才算正式完婚—本來,他們是連這點手續都打算不要的,倒是已婚人士任鴻雋勸道:你們成熟的人這樣子不要緊,不過防著不懂事的年輕人學著瞎鬧,最好用最低限度的辦法找兩個證人簽字,貼四毛錢的印花稅,才算合法。
03
“文藝復興式的智者”
1924年正月,清華決定辦國學研究院,擬聘請“四大導師”梁啟超、陳寅恪、王國維、趙元任。1924年秋,趙元任終于重回清華園。國學院“四大導師”里,數趙元任最年輕,當時33歲。
清華國學院于1925年9月開學,趙元任第一年開出的普通演講有《方言學》、《普通語言學》、《音韻學》等,指導學生進行的專題研究則包括《中國音韻學》、《中國樂譜樂調》和《中國現代方言》等。后來成為著名語言學家的王力就是他的學生。此外,他還給本科生上音樂課。
在清華國學院4年,除培養學生外,趙元任重要的學術活動,一是討論國語羅馬字拼音方案,二是漢語方言田野調查。他是中國第一位用科學方法做方言和方音調查的學者,他的耳朵能辨別各種細微的語音差別,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曾親自考察和研究過近60種方言。1928年,他以調查材料寫成的《現代吳語的研究》,是中國第一部用現代語言學方法研究方言的著作,也是現代漢語方言學正式誕生的標志。
1928年10月,中央研究院史語所成立后,傅斯年從清華國學院挖了不少大師級人物,如陳寅恪、李濟,趙元任自然也被“搶”去了,但他仍在清華兼課。他到史語所后,訓練學生語言田野工作的各項技能,組織并領導了中國幾個省的方言調查。1928年做粵語方言調查,他到廣州兩個星期后,就能用廣東話演講,以至于人家以為他的家就在省城。
趙元任很早就彰顯過許多過人的絕活。他的絕活之一,是表演口技“全國旅行”。一次,在清華園的周末同樂會上,他為大家表演《全國旅行》:從北京沿京漢路南下,經河北到山西、陜西、出潼關,從河南入兩湖、四川、云貴,再由兩廣繞江西、福建到江蘇、浙江、安徽,由山東過渤海灣入東三省,最后入山海關返京。這趟“旅行”遍及大半個中國,每到一地,他便用當地方言土語,介紹名勝和土貨特產。一口氣說了近一小時,聽者捧腹。
他不僅會說幾十種方言,且通曉英、德、法、日、古希臘、拉丁、俄等多國外語。他一生最大的快樂,就是到世界各地,當地人都會認他做“老鄉”。
一次,他在法國索邦大學講演,用的是純粹標準國定的法國語音。講畢,聽眾對他說:“你法語說得真好,比法國人說得都好。”二戰后,他到巴黎車站,對人講巴黎土語,對方以為他是土生土長的巴黎人,遂感嘆道:“你回來了啊,現在可不如從前,巴黎窮了。”之后,他又到柏林,用帶著柏林口音的德語和當地人聊天。鄰居一位老人對他說:“上帝保佑,你躲過了這場災難,平平安安地回來了。”
幾乎沒有人能像趙元任那樣,把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這兩種文化融合得如此嫻熟。在漫長的教學生涯中,他教過物理學、數學、哲學、中國音樂史、中國語言、漢語語法、理論語言學、邏輯學等課程。他是如此博學,以至于給他冠以數學家、語言學家、翻譯家、哲學家、邏輯學家、音樂家等頭銜,都不足以涵蓋他的成就。
除了“學者”,人們再也想不到其他更適合的詞來配他了,人們只能說他是一個“文藝復興式的智者”。
據《同舟共進》 劉超/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