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 老 白
首發:老白讀書
01/
很難得,這次列車“破窗”事件全民基本達成共識
這么多人在炎熱天氣下悶了3個小時,無數人汗流浹背脫衣服,體感溫度應該達到了“緊急避險”的程度。
因此,出于“自救”,打破車窗的那個小伙子非但不應該被警察帶走,反而應該提出表揚。
利用這次事件,好好向公眾科普“在列車險情出現之時如何自救”。
畢竟鄭州地鐵事件的教訓,至今仍讓人歷歷在目。
這次能形成共識的很重要一個原因在于:
在那趟列車上,所有旅客,甚至工作人員都處于同樣的場景——
沒有人吃著冰鎮西瓜;
沒有人吹著空調;
也沒有任何領導或顯貴,坐K字頭列車的人,怎么可能是這類人群呢?
甚至K字頭列車的工作人員,大概都是那個群體里靠后的那部分——先進分子當然要首先安排在高鐵上,服務好領導和顯貴嘛。
從這一點上來說,砸窗男子無疑是幸運的。
02/
然而這個共識似乎只在公眾,鐵路的領導們并不承認
小時候我總被媽媽教訓說:“熱不知道脫,冷不知道穿。”
當然說這句話的場景往往不在前面這句對應的狀態,而在后面這句,媽媽總是怕我冷著了。
其實我冷不冷呢?
還好,小孩子總在動,身體熱量大,體感溫度與大人是有很大不同的。
所以說:
有一種冷,叫媽媽覺得你冷;
有一種不熱,叫領導覺得你不熱。
鐵道部門昨天的回應,主題基本只有2個:
1、我們已經做得很好了;
2、 車內雖悶熱但沒有達到馬上開啟車門和破窗應急預案的緊急程度 。
對于前一句我不想多作評價,就當80扇窗戶(大多在衛生間,不在車廂部分)打開后,通風效果杠杠的吧。
重點說說后一句。
通告巴拉巴拉一大堆,其實就是為了證明最后的結論:達不到破窗標準。
那么該標準是怎么樣的呢?
不知道。
那么是如何確定“沒有達到破窗標準”的呢?
經過 列車工作人員對車內悶熱和旅客耐受情況跟蹤研判 。
也就是說,鐵路部門認為是否該破窗,應該由“列車工作人員”來決定。
至于誰是 “列車工作人員”,也許是現場汗流浹背、衣服都貼在身上的賭窗大哥,也許是坐在辦公室、吹著空調的領導們。
誰知道呢?
乘客沒有判定是否達到破窗標準的參與權和決定權。
那請問你們擺個安全錘在外面是干啥的呢?
應該收起來,等 “列車工作人員”判定達到破窗標準了再拿出來嘛;
其實也不用拿出來,你判斷完了自己砸就是了,完全不需要用到乘客。
反正列車脫線、在沒有空調的情況下原地滯留3小時都沒達到“緊急避險”的程度。
大概只有更更嚴重的情況才屬于吧。
03/
對于個人來講,該砸還是得砸
鄭州洪災,聽從安排在車廂里等救援的人淹死了,不聽話往外跑的人活下來了;
那啥時候, 聽話沒買退燒藥的人只能靠身體硬扛,不聽話 早早地買了藥的人就從容應對。
再說國外,韓國 世越號客輪事故,死亡的女高中生居多,有潛水員下潛搜救,隨身攜帶的錄像設備發現她們都安靜的在自己的座位上死去。
反而一些男高中生因為抽煙或者叛逆,早早地跑到甲板上,最后活了下來。
個人永遠是自身安危的第一責任人。
工作人員未必就是訓練有素的,他們自己可能都不懂,都比較憨;
工作人員的選擇還會受到條款、流程,甚至利益的制約,未必會做出對你最有利的選擇。
所以最終只能交給直覺:
你覺得沒法呼吸,就把破窗錘拿起來,千萬別怕給他們添麻煩。
還有就是當破窗的勇士被質疑時,一定要聲援他。
聲援他就是聲援你自己。
全文完,歡迎 在留言區寫下您的看法 ,謝謝閱讀!
歡迎轉載,請注明來源。
您可能還想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