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2025全球數字經濟大會數據要素發展論壇在國家會議中心舉辦。本屆論壇主題為“以改革創新加速數據價值釋放”,通過創新成果展示、中外嘉賓思想碰撞、圓桌對話交流、區域合作共建發布等形式,共同探索數據“供、流、用、安”等發展趨勢,促進數據要素市場高質量發展,取得豐碩成果。
據了解,去年12月,國家數據局正式批準北京創建國家數據要素綜合試驗區。今年6月30日,北京市委、市政府印發了《關于建設數據要素綜合試驗區深化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的實施意見》,細化提出“243”體系框架推動試驗區建設,即夯實“數據基礎制度”“數據基礎設施”兩大基礎,貫通數據“供得出”“流得動”“用得好”“保安全”價值釋放四大環節,培育數據技術創新、數據要素服務和數據產業發展三大體系。
在主旨演講環節,中國科學院院士鄂維南圍繞“Data-centric AI基礎設施”,深入剖析了數據驅動AI創新應用的技術路徑。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結合“可信數據空間的功能與挑戰”,為數據要素流通利用和全國一體化數據市場提供了前瞻思考。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前總干事,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與領導力發展中心咨詢委員會聯席主席Francis Gurry分享了數字經濟時代IP新基礎設施建設思路,闡釋了“數據即資產”的戰略意義。論壇還設置了2場圓桌對話和10場主題分享,邀請專家學者、政府負責人、行業大咖等,共話數據要素市場化價值化創新理論和實踐。
論壇上,北京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通州區人民政府、國家數據發展研究院、北京城市副中心投資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共同舉行“數智北京創新中心”共建啟動儀式,這座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創新基地,將為跨行業數據融合、應用場景創新、市場主體培育孵化提供有力支撐。
北京市數據流通利用增值協作網絡建設成果也在論壇上發布,其融合數場、可信數據空間、區塊鏈、隱私保護計算等技術,初步具備數據主體靈活接入、數據供需全網檢索、數據協同安全計算、數據流通全域可控、數據利用全程可溯等能力,已接入各領域數據源5000多個。論壇還邀請北京、上海、成都、杭州、大連、深圳、鄭州七城市簽署了《推動國家數據基礎設施試點建設合作協議》,發布了京津冀區域協同數據標準化行動,舉行了北京市數據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工作組授牌儀式等精彩活動。
隨著技術加速演進,人工智能發展邏輯正發生深刻變革,轉向以高質量數據集為核心支撐的“數據驅動”,數據質量已成為智能高度的決定因素。此次論壇聚焦AI大模型等領域高質量數據集需求,創新發布人工智能高質量數據集流通路徑、人工智能高質量數據集建設指南、北京市行業高質量數據集典型案例等成果,組織多地數據標注基地及相關企業共同啟動“數據標注產業伙伴計劃”,推動構建覆蓋研發、生產、流通、應用的高質量數據集開發利用體系。
來源:人民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