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蛙的寄生蟲病多發生在蝌蚪期間,多見于體外寄生蟲,且既有原生動物類寄生蟲,又有后生動物類寄生蟲。商品蛙養殖期主要以體內寄生蟲多見,尤其腸道(特別是直腸)內蠕蟲類寄生蟲。
一、車輪蟲
病原:車輪蟲。
癥狀:1.體表出現薄層的白色或不透明的黏液及出血點;2.重癥者鰓呈現蒼白色及爛鰭;3.每天都有很多蝌蚪死亡,若不治療,則在5-7天內死亡率高達90%-100%。
▲患車輪蟲病的蝌蚪(杜輝)
主要癥狀:患病蝌蚪游動緩慢,呼吸困難,滯呆于水面,腹部膨大充血,尾部黏膜發白,嚴重時尾部潰爛。
▲蝌蚪尾部的車輪蟲(杜輝)
流行情況:該病危害對象為蝌蚪,發病時間一般在春季,每年4~6月春夏之交為發病高峰,流行水溫20~25℃。當放養密度過高,水質惡化時,極易導致該病發生。
▲車輪蟲與杯體蟲共同感染(杜輝)
防控:在蝌蚪期很多殺蟲藥不能用,所以在選擇的時候一定要慎重。宜選擇產品說明表述清楚或者咨詢漁藥商的藥物殺蟲。
二、水蛭(螞蟥)
農田改造而成的牛蛙養殖場容易發生蛭害,嚴重時一只蛙的身上叮咬著十幾只水蛭,常常發生在越冬時期。水蛭叮咬時會分泌出具有麻醉和抗凝血作用的毒素,由于牛蛙本身的血漿很少,所以水蛭會長期吸附于蛙上直至蛙死亡。
防控:清塘時候一定要徹底,如若已經發生病害,則可以用專門殺水蛭且不會對蛙有影響的藥進行殺滅,配合豬血,把豬血放在稻草束里,待水蛭吸附在上面的時候,可以直接拿出稻草束。
三、蛙片蟲
蛙片蟲,蛙片蟲亞門的原生動物約有150種;常見于兩棲動物及某些其它動物的腸道中。蟲體核數2個到多個,專司行動的細胞器(短毛狀的突起)呈斜向縱行排列。在蝌蚪和成蛙養殖的過程都會伴有蛙片蟲,蛙片蟲本身沒有多大的傷害,但是一旦寄生過多就會對寄生體有影響。
蛙片蟲寄生于腸道,為兩棲動物腸道寄生蟲。個體細胞為卵形、腎形或伸長形,非常扁平,形似葉子,個體大小差異大,大者直徑達1mm。體表具一層表膜,形成一條條長的皺折。表面滿布纖毛,縱行排列。根據蛙片蟲形狀和細胞核數目的差異,可分為原蛙片蟲亞科和蛙片蟲亞科。
▲顯微鏡下的蛙片蟲(杜輝)
防控:對于蛙片蟲,現在還沒有確切的分類,暫時可以用殺纖毛蟲類的藥物。但是一定要看好廠家的說明書,看看是否適用于牛蛙,掌握好用量。
四、腸袋蟲
腸袋蟲體卵圓形或后端窄,前端加寬,伸縮泡1個或多個,全身覆蓋著縱列的纖毛。腸袋蟲以紅血球、細胞碎片、細胞殘渣等為食,圓形的包囊隨糞便排出,被新宿主吞食而致感染。牛蛙成蛙整個養殖流程皆會感染,少數對牛蛙不會有影響,但是寄生過多則會表現為肛門紅腫,腸道充血,嚴重導致牛蛙脫肛。
防控:內服聚維酮碘一瓶拌料80斤,可以有效解決。
五、著類纖毛蟲
累枝蟲、杯體蟲及毛管蟲等為附生纖毛蟲。身體充分伸展時呈杯狀,前端粗,向后變狹。前端有1個圓盤形的口圍盤。口圍盤四周有3層口緣膜結構。緣膜由纖毛構成,但不一定全連成一片。口圍盤內尚有1個左轉的口溝,后端與前庭相接。前庭不接胞咽。口緣膜中間的2圈,沿口溝兩邊,隨口溝環繞,外面一圈直至前庭,變為波動膜。在體中部或之后,有1個圓形或三角形的大核。小核在大核之側,一般呈細長的棒狀。與體軸平行。在前庭附近有1個伸縮泡。體后端有1個附著盤,具有彈性纖維絲。體表有細致橫紋。蟲體收縮時,口圍盤先收縮。口圍盤纖毛作束狀,外伸于體外,再漸縮入。身體頂端僅留一小孔。有時縮成茄子狀。
▲患固著類纖毛蟲病的蝌蚪尾部長滿毛狀物(杜輝)
癥狀:患病蝌蚪游動緩慢,浮于水面,肉眼可見體表及尾部長滿毛狀物,形似水霉,易誤診為水霉病。鏡檢可見固著類纖毛蟲蟲體。
▲顯微鏡下的毛管蟲(杜輝)
流行情況:該病多發于春夏交接時節,水質、水溫適宜時可爆發;放養密度過高、水體有機質過多易患該病。多寄生在蝌蚪的鰓上和體表,蝌蚪和成蛙皆會感染。危害蝌蚪(尤其4cm以下)死亡率較高。
防控:可以用殺纖毛蟲的藥物殺滅,但是注意使用說明。
六、偽氣泡病
由于寄生蟲很多的時候,腸脹氣等都會表現為氣泡病的形式,真正得氣泡病的很少,但是表現形式和氣泡病差不多,所以叫做偽氣泡病。
病因:水中浮游植物多,強烈光照條件下,植物光合作用產生大量氧氣,引起水中溶氧量過分飽和;大多數蛙池是由農田改造,池塘里肥效充足,特別是氮元素和硅元素,當氣溫升高,光照強烈時,就會從底部冒出,形成氣泡;這些過分飽和的氣體形成氣泡,蝌蚪取食過程中不斷吞食氣泡,氣泡在蝌蚪消化管內聚集過多便引發氣泡病。
癥狀:蝌蚪腸道充滿氣體,腹部膨脹,身體失去平衡仰浮于水面(見下圖),嚴重時,膨脹的氣泡阻礙正常血液循環,壓迫供血系統,血管破裂,造成尾部、腸道等充血。
防控:有條件的勤換水,保持水質清爽,同時在投粉料時候捏成團狀投喂,也可以在水面上鋪放少量的稻草。發病比較嚴重的可以向水池里化水潑灑食鹽20克/立方米。如果是個體發病可以將發病個體用撈網撈出來,放到清水中,不喂食物,部分個體會自行痊愈,但是后期生長影響很大,所以建議發病的一律淘汰,這樣可以保持蛙群的健康狀態。
七、錨頭鳋
病原:錨頭鳋
癥狀:患病蝌蚪繞池邊游動,時而緩慢、時而急燥,體表肉眼可見蟲體,尤其尾部、肛門附近。
▲患錨頭鳋病的蝌蚪肉眼可見蟲體(杜輝)
流行情況:危害對象為蝌蚪,發病時間為春、夏季,患病后影響蝌蚪正常生長,可引起少量死亡。
防控:全池潑灑殺滅錨頭鳋而對蛙類沒有傷害的專用藥物。
八、腸腎蟲
腸腎蟲寄生于牛蛙的直腸。寄生于蛙類的腸腎蟲有近100 種,比寄生于無脊椎動物和其它脊椎動物的種類要多得多。
▲顯微鏡下的腸腎蟲(杜輝)
九、毛滴蟲
患毛滴蟲的病蛙體色變淺,腹脹、水腫、四肢伸長,肢軟無力。患病蝌蚪腹部膨大,腹部皮下、尾部局部充血,肛門外凸微紅。
▲顯微鏡下的毛滴蟲(杜輝)
解剖可見腹腔積液,腹水淺黃色;胃、腸發白,無內容物,有卡他樣黏液,后腸腸黏膜屑狀脫落,可見紅色出血斑;肝腫大、色淺偏黃、偶見點狀出血斑,膽囊脹大;脾腫大;膀胱充盈。
刮取患蛙后腸黏膜或直腸黏膜,制作水封片直接鏡檢,可見大量梨形、卵形或梭形的活蟲體,作翻轉式運動。
十、復殖吸蟲
復殖吸蟲寄生于直腸。朱順海等研究表明上海市青蛙吸蟲的感染率為86.54%,平均感染強度為15.00條,種類有6種,主要來自腸道74.67%,其次是肌肉與皮下21.48%,偶見肺吸蟲。
▲寄生于牛蛙腸道內的復殖吸蟲(杜輝)
防控:全池潑灑同時口服對蛙類沒有傷害的殺蟲藥物。
來源:中博水產、科學養魚。
(備注:本網易號"養魚第一線"歡迎您的光臨!本文原創僅供參考和交流!內容和圖片大多來源于網絡資料,如有異見請告知,侵權可刪,歡迎指正和留言討論,如有不同見解或者內容補充請私信或留言或評論分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